鲤鱼和草鱼的混养是一种提高经济效益的养殖方式。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养殖步骤和注意事项:

池塘选择与消毒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且无污染源的池塘,面积以5-10亩为宜,水深1.8米~2.5米。

在鱼种放养前10~15天,用生石灰消毒,一亩地100-150斤直接干撒消毒,或用漂白粉兑水全池泼洒。

鱼种放养

草鱼规格半斤-1斤,放养密度1亩地600尾;鲤鱼规格半斤左右/尾,放养密度1亩地100-200尾左右。

罗非鱼2两左右,放养密度1亩地500尾;花鲢鱼规格1斤左右,放养密度40尾;白鲢鱼规格半斤左右,放养密度1亩地10尾。

放养前,全部鱼种可以用【百草活化点】溶液浸浴消毒10~15分钟,以预防细菌性疾病和水霉病。

饲料投喂

选用粗蛋白质含量28%~30%的草鱼专用沉性颗粒饲料,养殖前期颗粒饲料的粒径2.5毫米,养殖后期颗粒饲料的粒径3.5毫米。饲料系数为1.7。

自动投饵机的安装使用,可定时、间歇性地将颗粒饲料均匀地向池塘内抛洒。饲料投喂完毕应自动关闭电源。

饲料投喂量应根据天气、鱼类吃食情况、水质情况灵活掌握,以每天傍晚前吃完为好,在夏季高温季节,应严格杜绝草鱼吃夜草。

水质调节

定期监测水质,包括pH值、溶解氧、温度等指标,确保水质适宜。

通过加入适量的饲料和添加剂提高水体中的有机物含量和养分浓度。

控制饲料投喂量,防止过量饵料对水质造成负面影响。

定期更换部分水体,保持水体的新鲜和稳定。

设立过滤系统,过滤悬浮颗粒和有机物质,改善水质。

疾病防控

定期检查鱼群,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

防止饲料霉变,添加预混料,确保饲料营养均衡。

养殖过程中要保持水体清洁,避免污染。

养殖管理

每天早、晚巡塘,观察天气、水色、鱼群活动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捞出的死鱼要进行消毒处理后掩埋,防止病情扩散。

及时拉网起捕,避免鱼类因缺氧或疾病而死亡。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提高鲤鱼和草鱼混养的效益,确保鱼类健康生长。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