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养殖基地的管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场地建设、饲养管理、健康检查、防疫措施、人员管理以及生产计划等。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管理措施:
场地建设与管理
养殖场地应选择干爽、清洁且排水设施完善的地点。栏舍建筑面积建议为八平方,其中1/3作为遮风挡雨的栏舍,剩余部分作为运动场。
栏舍周围需用渔网或铁丝网围住,防止孔雀飞出。栏舍宽度应足够孔雀开屏,高度保持在2米5以上。
运动场内应铺设五厘米的粗纱,供孔雀打洞和爬窝,并种植树木以提供遮阴。
健康与防疫措施
购入的种蛋、饲料及其他生产用品应来自非疫区,进场前需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消毒。
养殖场需杜绝野鸟、野犬等外来动物进场,并积极消灭舍内外的蝇、蚊,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鼠害。
定期清除场内外的粪便、垃圾和杂物,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在处理病鸟、死鸟和鸟尸时,应注意防止环境污染。
饲养管理
饲料管理:孔雀的饲料费用占总成本的70%〜75%,因此需考虑饲料利用率、料蛋比、料肉比等,保证有稳定、优质的饲料来源,并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措施。
人员管理:培养优秀的技术人员和饲养员,制定合理的劳动定额和岗位教育培训计划,明确生产职责和奖惩办法,调动人员的积极性。
产蛋指标管理:确定各项技术指标,如产蛋率、年平均产蛋量、种蛋合格率、受精率、孵化率、健雏率、育成率和成孔雀死亡率等,以评定生产成绩和衡量生产水平。
季节管理
春季:加强管理,提高饲料中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满足孔雀产蛋的营养需求,防止软蛋或软骨症,保证水槽时刻有水,定时清理垫草及粪便。
夏季:做好降温工作,适当通风,增加青饲比例,防止饲料发霉变质。
秋季:减少油料饲料比例,控制水、饲料及光照因素,促进孔雀整齐换羽,适当饲喂氧化锌添加剂。
冬季:做好防寒保暖工作,补充营养,恢复孔雀长势。
其他管理
种孔雀的运输: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和条件,确保种孔雀在运输过程中安全、健康。
养殖场的规划和布局:合理规划养殖场的各个区域,如经营管理区、辅助生产区、养殖生产区和卫生防疫区等,确保管理方便、生产高效且符合卫生要求。
通过以上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孔雀养殖基地的饲养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保障孔雀的健康和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