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养虾是在自然环境中利用池塘、水田、低洼地等场地进行养殖的方式。以下是户外养虾的一些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场地选择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便利的地方建池。养殖池塘应远离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和农业污染,符合环保要求。
养殖场地应考虑防洪、防涝、防风等自然灾害,确保养殖安全。
池塘建设
养殖池塘应设计为长方形或圆形,面积适中,一般以2-5亩为宜。池塘应具备适当的水深,一般1.5-2.5米,以满足虾的生长需求。
池塘底部应平坦、硬质,并有良好的保水性能。进排水系统应设计合理,确保水流畅通,防止淤泥堆积和有害物质积累。进水口应设置过滤设施,排水口应设置拦鱼网,防止虾逃逸。
水质管理
保持水质清新和稳定,定期加水或换水。高温季节每2-3天换水20-30厘米,使用微生物制剂等调节水质。
每半月左右,亩用生石灰5-10公斤化浆全池泼洒,改善水质和底质,杀菌促进脱壳生长。同时,15-20天时,应拌制1‰~3‰大蒜药饵,连投3-5天。
虾苗放养
选择健康的虾苗,放养密度根据池塘面积和水质情况确定,一般为每亩放养2万~3万尾虾苗。
虾苗需经一星期以上时间的淡化处理,比重1.003以下方可放养。放养时,将虾苗放入盛有池水的容器中,让其适应一段时间后再放入虾池。
投饵管理
虾苗在放养初期主要依靠塘中浮游生物为食,1个月后投喂配合饵料,辅以鲜鱼、贝肉等,投饵率一般为虾体重的3%~5%。7-9月可适当增加投饵量,以不剩残饵为原则,投饵次数为每天2~3次,白天投量占1/3,傍晚2/3。
日常管理与防病
每天巡池1~2次,观察虾的生长情况、水质变化和敌害生物的活动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在炎热季节,每次更换水表,保持水质清洁。每半月左右,使用生石灰进行消毒。
收获
虾长到一定规格后即可捕捉收获。通常在养殖60-90天后,虾可达上市规格。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在户外有效地进行虾类的养殖。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保持水质稳定、提供充足的饵料、定期清理池塘,并注意防病,是提高养殖成功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