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鲶鱼苗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池塘条件及准备
选择面积1~5亩、池深1.5m以上、池内无杂草、池底平坦且不渗漏的池塘作为鱼苗培育池。
鱼苗入池前10天采用干法清塘消毒,每亩用生石灰75~100kg或漂白粉5~10kg。
消毒2天后,注水0.6~0.8m深。
鱼苗入池前5~7天,每亩施腐熟发酵的鸡粪500kg,培育轮虫、枝角类等浮游动物。施粪肥时,还要拌入生石灰,以加快鸡粪发酵速度。
鱼苗放养
每亩放养怀头鲶鱼苗3~5万尾。
选择晴朗无风或微风天气放苗,鱼苗入池前,先放入网箱用筛绢制成或捆箱暂养。
网箱采用铁筋作为框架,先将装苗的尼龙袋或其它容器放鱼池水面上,待袋内或其它容器内的水温与池水水温一致时,将鱼苗放入网箱或捆箱内。
捞水蚤投喂,暂养2~3小时后,将鱼苗放入池中,沿池边全池多点放苗。
放苗前,在池塘岸边浅水处布置遮荫物体,如水草、草帘、棕榈皮等,为鱼苗提供隐蔽物,鱼苗在隐蔽物下面栖息。
饲养管理
鱼苗入池前3天,可以池内培养的浮游动物为食,不用投喂饲料。
如果池塘培育的浮游动物量少,可以从其他池塘捞水蚤投喂。
第四天开始投喂水蚯蚓、鱼糜,全池泼洒,投喂量为每亩水面5~10kg,根据鱼苗吃食情况,灵活掌握投喂量。
每隔2~3天加新水1次,再追施少量化肥。
水质管理
鲶鱼对水质要求不高,但要保持水质清新,每周换水1~2次,每次换掉池水的1/4~1/2,如能保持长期微流水效果会更好。
若发现鱼苗窜出水面,说明池水过肥水中缺氧,应及时注入新水放掉老水。
在闷热或雷雨天气,要注意勤注新水及时增氧,有条件的还可安装增氧机增氧以防死鱼。
疾病防控
病毒性烂鳍病:可用1万单位漂白粉药液全池泼洒。
寄生虫病:可用0.4万单位晶体敌百虫或0.6~0.7万单位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
肠炎病:坚持不喂霉烂变质饲料,定期在饲料中添加0.05%~0.1%鲜蒜汁,并在每100公斤饲料中加土霉素粉20~100克,连喂5~7天。
黑体病:保持水质清洁,不使用未经发酵的肥料。用五倍子每立方米2~4克,每升30克生石灰水全池泼洒,隔天1次,泼洒2~3次即可。
气泡病:池水透明度过小时,不宜放鱼苗;发病后迅速注入新水,并投以充足的活饵料,可使部分鱼苗排出气泡,恢复正常;每水深1米,用1.5~2公斤食盐对水后全池泼洒,有一定疗效。
保温
鲶鱼耐寒性差,当水温降至7℃以下时容易冻死,冬季注意保温。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鲶鱼苗,提高其成活率和生长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