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凤仙子鹌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饲养环境准备

场地选择与建设:选择通风良好、光照充足、地势干燥、排水方便且远离污染源的地方。场区布局要合理,划分为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各区间应有适当的隔离距离。鹌鹑舍的建设要考虑到保温隔热、通风换气和防鼠防鸟的需求,一般采用层叠式或平养式笼养,以提高空间利用率。

设施配备:鹌鹑舍内应配备自动饮水系统、料槽、照明设备、温湿度调控装置以及必要的消毒设施。料槽和饮水器要定期清洗消毒,保持清洁卫生,防止饲料霉变和水源污染。

日常饲养管理

温度与湿度控制:鹌鹑对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较为敏感,特别是雏鹌鹑。育雏期温度应控制在35-37℃,随着日龄增长逐渐降低,直至脱温。湿度保持在60%-70%为宜,过湿或过干都不利于鹌鹑的生长。

光照管理:光照对鹌鹑的生长发育和产蛋性能有重要影响。育雏期光照时间可适当延长,促进雏鹌鹑采食和活动;产蛋期则需保持稳定的光照时间和强度,一般每天保持16-18小时的光照,以促进产蛋。

密度控制:合理的饲养密度是保证鹌鹑健康生长的关键。密度过大易导致鹌鹑间争斗、疾病传播和生长发育不良;密度过小则浪费空间资源。一般每平方米笼养面积可饲养成鹌鹑50-60只,具体根据鹌鹑品种、生长阶段和饲养条件灵活调整。

饲料配制与喂养

饲料配制原则:鹌鹑的饲料应营养全面、均衡,满足其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饲料原料应新鲜、无霉变、无杂质,并根据鹌鹑的实际需要,合理搭配蛋白质、能量、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雏鹑的饲养治理

育雏室的预备工作:养殖户在接雏前3天应对室内的地面进行一次常规消毒,同时对笼具进行彻底清洗、消毒。要及早预备好料槽及饮水器,备好饲料和常用药品。检查各种育雏设备及电器是否正常,备好育雏有关的用具、保温物品,并选好固定的饲养管理人员。

保温工作:舍内的温度应当保持在22~24℃左右。育雏温度1~3日龄为33℃,10~20日龄为28℃,以后可与室温接近。同时要注意舍内的透风换气,并做好停电时的应急预备工作。

适时饮水、开食:鹌鹑经从孵化厂家运进舍内进入育雏笼后,应当先饮用5%的葡萄糖温水溶液,以补充水分和能量的消耗。从第二天起饮用0.01%的高锰酸钾溶液。开食料可饲喂正常的鸡花料(但必须粉碎至粉状),食槽上加盖金属网,以防雏鹑扒料。雏鹑一般采取自由采食,但要保持不断水、料,要保证有足够的饮水位置和食位。

日常治理:在育雏前应当事先订出育雏规划与有关饲养治理的操作规程。治理上要留意:0~4日龄常表现为易骚动不安和逃窜行为的野性,在加料换水时要特别小心;为防止雏鹑扒溅饲料,应当在料槽上加盖金属网;饮水器要符合规格,防止沾湿绒毛或淹死雏鹑;经常检查温度是否平稳,应根据雏鹑动态、粪便情况酌情进行调整;适期调整饲养密度;定期抽样称其体重,并根据体重情况及时调整饲粮营养水平;积极做好雏鹑的免疫工作和清洁卫生工作。

种鸟管理与孵化

种鸟管理

平均日耗料22-23克,饲料转化比约2.6:1。

公母比例1:3-1:4。

产蛋期饲料配方:玉米50%,豆粕27.5%,麸皮5%,石粉3.5%,骨粉5%,进口鱼粉4%,植物油3%,磷酸氢钙1%,微量元素1%。

舍温低于11度或者高于29度,鹌鹑产蛋率下降。产蛋鹌鹑适宜温度18-25度,相对湿度50%-55%。产蛋期光照时间保持在17-18小时,光照强度为3.5-4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