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养殖小鲫鱼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养殖环境选择
选择背风向阳、不渗漏、注排水方便和池底平坦的池塘进行养殖。
养殖池应选址在通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清新的地方,并保持适当的水深和水体大小。
水质管理
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养殖池中的部分水体,一般每隔半个月进行一次换水,换水时要注意保持水质稳定,避免大幅度波动。
使用增氧机、气泵等设备增加水中的溶氧量,确保水中溶氧量保持在5mg/L以上。
定期检测水质,包括pH值、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含量,确保水质符合鲫鱼的生长需求。
饲料管理
选择优质饲料,鲫鱼主要吃植物性食物,如浮游生物、藻类、水生植物等,也可选用专门的鲫鱼饲料或自制饲料。
饲料应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其他养分,以满足鲫鱼的生长需求。
合理投喂,根据鲫鱼的生长阶段和数量,合理控制饲料的投喂量。幼鱼阶段每天投喂饲料量为鲫鱼体重的3%~5%,成鱼阶段每天投喂饲料量为鲫鱼体重的1%~2%。每天喂食2~3次,每次喂食间隔时间为6~8小时,可以根据鲫鱼的食欲情况适当调整喂食时间和数量。避免投喂过量导致水质恶化,也要防止投喂过少影响鲫鱼的生长。
疾病防治
鲫鱼在人工养殖环境中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要定期进行疾病防治工作。具体措施包括:定期检查鲫鱼的生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定期更换养殖水,减少病原体滋生;在饲料中添加防病药物,提高鲫鱼的免疫力等。
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各巡塘一次,观察鲫鱼的生长情况、活动习性以及水质变化等。
定期清洗池塘和维修池塘设施,以确保池塘的环境卫生和正常运转。
适时开启增氧机,并做好池塘的清洁,防治病害。
放养密度
根据池塘条件、水质状况、管理水平等因素进行确定,一般每亩放养500-1000尾。放养时要注意消毒,可以用浓度为2%-3%的食盐水溶液浸洗鱼体5-10分钟,或者用浓度为10%的聚维酮碘溶液涂抹鱼体,以减少病原体对鱼体的侵袭。
训食
鱼种放养后即开始训食,训食的作用是提高鲫鱼对于饲料的依赖度,让饲料在水中停留时间越短,提高饲料利用率。放苗后的一周内,以食台为圆心,先在离食台五米远的地方撒料,撒料时用木棍有节奏地敲打桶、盆等器物,作为引导鱼苗前来吃食的声音。接着,以同样的方法,每隔3天向食台靠近1米的地方撒料,一直到鱼苗全部会游到到食台上吃食为止。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细致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户外养殖小鲫鱼的成功率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