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野生泥猛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水质要求
泥猛对溶氧要求较高,一般要求溶氧在4mg以上。在低氧状态下,泥猛的耐受能力很差,因此需要保证水质清洁和溶氧充足。
适宜的水温范围在10-30度之间,温度低于10度时,需要采取措施如覆盖稻草或增加淤泥来帮助泥猛越冬;温度高于30度时,要每隔3天换水一次,并向池塘上空搭建竹帘避免阳光直射。
放养密度
在网箱养殖时,4*8网箱建议放养一万五到两万尾泥猛。
池塘养殖每亩可放养1500尾泥猛。
放养密度不能太高,以免因密度过大导致泥猛之间的竞争加剧和溶氧不足。
养殖池建设
选择向阳、温暖、排水便利的地方建造池塘,池塘深度一般控制在一米左右,并预留高水位的进水口和低水位的排水口,排水口上要覆盖防护网。
在池塘中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空心菜、藕、茭白、水葫芦、水花生等,这有助于改善水质并为泥猛提供遮蔽。
投喂饵料
泥猛的饵料主要以米糠、麦麸、蝇蛆、蚯蚓、蛋黄、鱼糜为主。投喂时间应选择在温度为24-27度之间,避免在温度过低或过高时投喂。
可以每天投喂三次饵料,保证泥猛能够充足摄食。
疾病防治
在运输或大量集群时,泥猛的应激能力较差,背刺带有毒素,容易死亡。在暂养环节,操作不当也会导致较高的死亡现象。因此,在换网时要操作细致,避免剧烈浸泡。
定期检查水质,保持水质清洁,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确保泥猛健康生长。
其他管理
养殖期间要定期更换部分水体,保持水质新鲜。
每亩池塘建议配备1台增氧机,以保证水中的溶氧量充足。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野生泥猛,提高其成活率和生长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