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虾要想获得高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精养
精养,也称为高密度养殖,通过增加养殖密度,需要精心饲养和管理。虽然前期投资较大,但如果管理得当,产量比粗养或半精养高出一半。精养虾塘每亩产量可达450-500斤。
冬养
冬养是利用冬天的时间进行反季节养殖,增加一季小龙虾的养殖。这需要较高的财力和设施支持,因为冬天需要温室养殖。但冬天温室养殖的小龙虾不易生病,管理起来较为容易,且销售价格通常是平常的两三倍。
轮捕轮放
轮捕轮放是养殖中常用的方法,通过捕大留小的方式,降低虾塘中的密度,并在密度较低时补充虾苗,从而提高产量。
水质管理
总碱度:总碱度是衡量水体缓冲能力的重要指标,高总碱度的水体稳定性更强,有助于减少对虾的应激反应,提高产量。
矿物质平衡:水体中矿物质的平衡直接影响对虾的脱壳和生长速度。特别是钙高、镁低、钾不足的水体,需要补充镁和钾。
水体自净能力:水体自净能力强的池塘中,菌藻相对平衡,有助于维持水质稳定,减少对虾的应激和疾病发生。
饲料与营养
优质饲料:选择优质饲料,并注意饲料的营养均衡,避免一味追求高蛋白饲料。前期饲料蛋白可以高一些,后期逐渐降低。
营养补充:除了虾的营养外,还要注意菌的营养,定期补充碳源和其他微量元素。
底质管理
定期底质维护:保持虾塘底部的清洁,定期清除残饵和粪便,防止底质恶化。
使用益生菌:利用芽孢杆菌、光合菌等益生菌分解水体中的有机物质,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积累。
增氧
充足溶解氧:保证水体中溶解氧充足,尤其是底部溶解氧,有助于提高虾的活力和减少疾病发生。
科学肥水
培养浮游生物:通过施肥育水,培养池内的浮游生物,提供稳定的饵料生物,保持生态平衡。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养殖虾的产量。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养殖场的具体情况不同,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自身条件进行调整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