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养殖蚯蚓的方法如下:
场地选择
选择远离火源,供水、排水方便,交通便利,避风向阳的地方。
可以选择村边路头闲散地块、家庭院落、树盘之下、农村用土后形成的废弃地、大棚、厂房内等地方。
堆制基料
将玉米、小麦、大豆、花生秸秆以及树叶、杂草、瓜菜的残藤烂枝叶、畜禽粪便等堆制成高1.5米,长宽灵活掌握的饲养基。
边堆边撒水,堆制完毕后发酵10—15天,然后放入蚯蚓种。
备足种苗
根据准备的秸秆数量、计划处理完的时间来确定引种数量。
蚯蚓繁殖很快,除1—2月份外,其它月份蚯蚓的增殖数量每月可以翻一翻。
及时添料
当第一次添加的秸秆吃到90%以上后,应及时添加新的秸秆。
加放时,可在原堆上添加,也可将吃食后的秸秆排成条状条间加放新的秸秆,也可在原堆四周加放。
每次添加秸秆的高度不可超过40厘米,添加新料时不用再进行发酵,可直接添加。
湿度控制
蚯蚓生活的最适宜湿度要求为60—80%,即用手握秸秆时手缝有水珠但不下落。
饲养过程中主要注意两个方面:补充水分和防止水分蒸发。
温度控制
蚯蚓要求的生长温度为15—25℃。
具体措施为保证秸秆厚度为1.5米以上,利用撒水升温和降温。
饲料的调制和发酵
蚯蚓的饲料来源广泛,包括无毒的有机物质如畜禽粪便、植物器官、果皮、蔗渣、烂水果等。
饲料必须经过发酵腐熟,碳氮比例调整在20—30之间。
发酵前,畜禽粪便要经过洒水、捣碎,农作物秸杆要切成6-9厘米长,再浇水拌均匀,使其充分湿润,然后堆制。
堆料时要求松散,不要压实,以利高温细菌繁殖,堆制时要充分洒水,水分在50-60%之间,堆积高1米左右。
养殖方法
可以采用箱养、坑养、池养、棚养、温床养殖等多种方法。
简易养殖法适用于农民和城镇居民,利用房前屋后、庭院空地以及旧容器、砖池、育苗温床等。
田间养殖法适用于地势平坦、能灌能排的桑园、菜园、果园或饲料田,沿植物行间开沟槽,施入腐熟的有机肥料,上面用土覆盖10厘米左右,放入蚯蚓进行养殖。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在耕地上成功养殖蚯蚓,不仅成本低、养殖周期短、繁殖率高,而且易操作管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