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麻黄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选地:
选择地势平坦、保水能力较强的沙壤土,避免粘重土壤,排灌条件良好,地下水位不宜过高。土壤pH值在8左右生长最佳。
整地施肥:
秋季或春季进行深翻,结合整地每亩施3~5吨腐熟农家肥,并进行土壤消毒处理。按宽1.3~1.5米、长10~20米做苗床。
播种:
麻黄种子在15~25℃时发芽率最高,不同地区气候特点选择最佳播种时期,一般5~6月份较好,若秋播需在封冻之前。播种前用多菌灵、百菌清或硫酸铜等药剂浸种,亩播量10~15千克,播前浇透底水,覆0.5~1厘米细沙,出苗期用微喷浇水,保持苗床湿润,亩保苗40~60万株。
苗期管理:
出苗后及时清除杂草、适时松土并保持土壤水分。当麻黄苗长到4~5厘米高时,减少浇水次数,及时排除积水。注意防治立枯病和蚜虫侵害。在生长旺盛期追施2~4次以氮肥为主的复合肥。
移栽:
幼苗在当年秋天或第二年春天出圃,选择地势较平坦的中性沙壤土作移栽地块,要求具备排灌条件。移栽前每亩施1.2吨农家肥,按设定行距开20厘米深的沟。春季或秋季移栽,起苗时注意避免伤根,做好分级、包装工作,在运送过程中注意保水,一般每亩定植1~1.2万株苗,栽植行距20~40厘米,栽植时按20~25厘米的株距摆好苗,覆土深浅以根茎部埋入土中2~3厘米为宜,保持根系舒展,然后浇水座苗。
田间管理:
定植后的麻黄草幼苗在1个月内要保持土壤湿润,不能受旱。在幼苗生长过程中,667平方米追施尿素5~10千克,并及时浇水,以防烧苗。每年松土3~5次,结合松土清除杂草3~5次。麻黄一般5~6月为旺盛生长期,9~10月为麻黄碱积累高值期,采收不可在高值期进行。种子直播麻黄在第三年10月底或11月初为宜,收获后长出的再生株每两年轮采一次最佳,采收时应保留3厘米的芦头,以利于再生。
病虫害防治:
加强病虫害防治,根据不同病虫害的发生时间,采用集中灭治措施,如防治黄化病、稻飞虱等。
采收:
麻黄一般5~6月为旺盛生长期,9~10月为麻黄碱积累高值期,采收不可在高值期进行。种子直播麻黄在第三年10月底或11月初为宜,收获后长出的再生株每两年轮采一次最佳,采收时应保留3厘米的芦头,以利于再生。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野生麻黄。在整个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土壤管理、水分供应、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以确保麻黄的健康生长和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