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养水蛭怎么养殖

农村养殖水蛭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沟式养殖

在宅前屋后挖沟池,宽2~3米,深1米左右,长度不限,能保持0.6米的水位。

沟池中放一些石块、瓦片、竹片等,有1/3水面种植水葫芦等水草,以供水蛭栖息和遮阴。

池边用木桩或竹竿撑起80厘米高的尼龙网或窗纱围墙防逃。

夏季应在池上搭建遮阴棚防暑,冬季保存越冬种蛭应覆盖塑料薄膜防寒。

蛭种放养前10天,每平方米用0.5千克生石灰清塘清毒,4月初每平方米放养1~2厘米蛭种1000尾左右。

日常投喂的饵料主要是螺蚌,日投量为体重的3%~5%,一天投喂两次。

池塘养殖

面积几亩至十几亩,水深1米左右。

池塘中种植约为1/3水面的水葫芦、水浮莲、水花生等水草,不仅为水蛭提供栖息和遮阴,还可以净化水质。

塘边筑围网防逃,围网入土20~30厘米,露出水面20~30厘米。

池塘内建若干高出水面20~25厘米的产卵平台,供水蛭产卵,第二年的蛭种可以自繁自给。

3月中下旬用生石灰清塘,每亩用75~150千克,一周后放水。

4月上旬每亩先一次性投放300~1000千克螺丝,让其自然生长繁殖作为水蛭饵料。

幼蛭早期还可以投喂一些动物血块;如果水蛭生长良好,池内的螺丝不足,应补充投喂螺蚌,也可以适量投喂一些米糠等人工饵料。

5月底6月初投放1~2厘米蛭种,每亩1~3万尾,9~10月可以捕捞上市。

水泥池养殖

建水泥池20平米左右,宽3米,长7米,高度1米—1.2米,水深0.5米,做好进、排水设施,室外水泥池中需投放水草等植物,以便水蛭栖息。

新建的水泥池不能立即投放种蛭,其池体的碱性物质需经过20天的淡化后才能投苗,不能一次性投苗,待养殖池总体环境条件趋向食物链总体平衡以后,才能逐步加大投种量,一般每平米投放100条。

稻田套养

在稻田中挖沟渠、溜沟作为水蛭主要活动场所,一般按“井”、“十”等形状开挖,分沟溜式和泥塘式两种。

溜沟要求分布均匀,四通八达,有利于水蛭的生长和觅食,一般宽0.4米,水深0.3-0.5米,溜沟面积占总面积10%左右;泥塘式是在稻田内部开挖泥塘,泥塘与稻田沟渠相通,沟宽、沟深均为0.4米左右,深为0.5-0.6米,占稻田面积15%左右,注意稻田施农药对水蛭危害,最好用动物粪便较理想。

一般选择高效低毒农药,也不要使用化肥,最好用动物粪便较理想,不仅有利于稻子丰收,也是水蛭的好饲料。

沼泽、泥塘养殖

沼泽、泥塘水生植物茂盛,有机物质、腐殖质含量较多,浮游生物、水生植物丰富,因此,只要建好围栏,防逃、御天敌侵害即可。

此种模式投资成本较低,管理、捕捞较麻烦。

标准化集约精养

建议池塘长90米,宽7-8米,池深1.2米--1.5米,水深0.5米--0.6米,做好进、排水设施,建设泥土栖息地,高出水面0.3米,上面种水草,以遮阴防晒,使用40目聚乙烯网布做好防逃措施。

一般每亩水面积投放种蛭2000条。

建议

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背风向阳、排灌方便、水质优良的地方建池,根据养殖规模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