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地面的处理方式有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地面构建
中间过道:大棚内中间留1.5米宽的过道,两侧为网床,过道的水泥地面应略高于网床下的地面,防止鸭粪倒流,便于人工喂料。
网床下地面:网床下均为水泥地面,由内向外呈有坡度地倾斜状,在大棚外的两侧地面建有排粪沟,鸭粪自动顺着坡度流入排粪沟,省时省力。
土壤处理
石灰氮闷棚:利用石灰的发热特性,将鸡粪、硼肥和石灰氮混合后均匀撒在大棚内,深耕后铺设滴灌带和地膜,密闭大棚进行20-25天的熏蒸,以杀灭土壤中的病菌和虫卵。
水淹法:准备鸡粪等有机肥和生石灰,均匀撒施在棚内,灌水使水面高出土面10-15厘米,通过大水漫灌阻止空气进入土壤,杀灭病菌和虫卵。
地面覆盖
条带地膜:若棚内杂草较多,可以选择条带地膜,已覆盖黑色地膜的建议将地膜卷起增加地面见光,裸露的操作行地面可用稻壳、碎秸秆等有机物覆盖,提高地温、调节湿度。
塑料薄膜地面覆盖:在冬季封冻前,可在蔬菜大棚内的地表上铺30厘米厚的防寒草,或在耕层土壤封冻前,将防寒草埋入土壤中,提高土壤温度和有机质含量。
其他辅助措施
防寒沟:在大棚前沿底角外侧设置防寒沟,沟内填入有机物质,防止热量通过地面散失,提高地温。
秸秆反应堆:使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提高地温,冬季不需要担心浇水过大带来的沤根问题。
增温设备:在棚室内安装增温设备,如暖气、空调、沼气灯等,稳定棚室气温,避免地温降低。
建议
综合考虑:根据大棚的具体情况和种植需求,选择合适的地面处理方法,可以综合考虑土壤处理、地面覆盖和其他辅助措施,以达到最佳效果。
操作细节:在实施过程中,注意细节操作,如深耕深度、地膜铺设方式、密闭大棚的时间等,以确保处理效果。
后续管理:闷棚结束后,要及时揭膜通风,施入生物菌肥等肥料,进行浅耕翻、整地、做畦,为下一茬作物的生长创造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