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漩涡虫(通常指的是土鳖虫)的养殖方法如下:
环境设置
温度:适宜生长的环境温度为25℃~30℃,10℃以上开始活动觅食,10℃以下潜入土中冬眠,-5℃便会死亡。因此,冬季应在池内放些稻草、鸡毛等保暖物。
湿度:春秋季节应保持池内湿润,饲养土湿度20%。夏季在饲养池内设几个小水盆,供土鳖虫饮水,并经常向池内洒水。冬季相对湿度以75%~80%为宜。
光照:土鳖虫喜静怕光,白天一般躲在暗处,夜晚或白天寂静无人时才出来活动或找食吃。因此,投料最好在傍晚。
饲料选择
动物性饲料:包括蚯蚓及各种动物下脚料等。
植物性饲料:包括麦麸、米糠、玉米、碎米及青菜叶、瓜果皮等。
特殊饲料:可以使用沼渣、烂碎草、树叶、瓜果皮、菜叶、细沙土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拌匀后加水拌和。
养殖容器
盆养:选用内壁光滑的塑料盆,高度在15厘米以上,直径45厘米以上,内置饲养土便可直接养殖。种卵也可采用盆孵化,孵化出的幼虫可按大小分盆饲养。适合小规模养殖,投资少,操作方便,移动灵活,但温湿度难控制,产出效益低。
缸养:适用于不加温或稍加温的养殖形式,选用内壁光滑的瓦盆、缸盆,高度不超过1米,一半或部分埋入地下,饲养土可放置40-50厘米厚。春秋季节温度在0-20度时可稍加温缩短土鳖虫的冬眠期。优点是地下温湿度平衡稳定,土鳖生长得好、寿命长、产出质量好,但周期长,单位面积产量低,易受鼠害。
池养:在室内水泥地上砌成方形的高40-45厘米的池子,留走道1米,两边砌池子或室内全砌上池子,上铺木板走动操作。四周内壁上缘在粉刷的同时用水泥浆粘上6-8厘米宽的玻璃条(没有玻璃条可用厚薄膜代替),以防土鳖翻跑。可加温养殖,门窗及四周墙壁要封闭性能良好,以防鼠害、蚁害。
饲养管理
种虫来源:一般有捕捉野生和饲养选种两种方法。捕捉野生种虫可以提高种性,生产上多用饲养选种。优良种虫的标准包括雌种虫的体长、椭圆形、个大、腹部饱满、棕褐色光滑、活动能力强、行动速度快、食量大、产卵率高、无寄生虫病害。种卵应豆夹形、红褐色带有光泽、卵粒饱满。
喂食方法:1-4龄若虫不善于出土活动,多在饲养土表层内觅食,可在饲养土表面撒一层干土,精料直接撒在土上面。5龄以上若虫及成虫喜欢出土觅食,可在饲养土表面撒3厘米厚的稻壳,把饲料撒在上面,这样可使土鳖虫出土后,穿过稻壳,除去虫体泥土,保持饲料干净。在气温偏低的月份,每两天喂一次。6-9月份,温度高,土鳖虫生长快,食量大,需每日喂一次。喂食时间以早晨为好。应注意精料要与青料搭配喂养,多喂动物性饲料能促进土鳖虫生长发育快。
卵鞘孵化:卵鞘缸(钵)是专门孵化卵鞘用的。孵化缸(钵)内饲养土的制法是:先把牛粪粉碎,再用3号筛把牛粪和细土过筛,再按牛粪和细土各半的比例混匀,并加入少许水调至有潮湿感时入缸使用。5-8月中旬的卵鞘,当年就能孵化出幼虫,每月应设一个缸(钵)。上年8月下旬以后的卵鞘和5月份的卵鞘,在7月底可以全部孵化成幼虫。幼虫孵出后先用2号筛筛出卵壳,再用3号筛筛出幼虫,经点数后可在原地养至蜕完第一次皮,再移入饲养坑中进行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