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怎么养殖成蟹

稻田养殖成蟹是一种立体种养模式,通过合理利用稻田资源,实现水稻和河蟹的互利共生,提高经济效益。以下是具体的养殖步骤和技术要点:

选择田块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保水力强、无污染且交通便利的田块。田埂不能漏水,一般选择中低产田进行养殖,增产增效更明显。

田间工程建设

开挖蟹沟:蟹沟通常由环沟、田间沟和暂养池三部分构成。环沟在稻田四周离田埂2-3米开挖,沟宽2-4米,深1-1.5米,总面积占大田面积的10-15%左右。田间沟在稻田中间开挖,宽50-70厘米,深30-40厘米,与环沟相通。暂养池用于暂养蟹种和收获商品蟹,可利用田头自然沟或稻田的进排水渠道改造而成。

加高加固田埂:将田埂加高加固并压实夯牢,防止汛期溢水和河蟹逃逸。田埂宽度应在0.5米,高度在0.7米以上。

进排水系统建设:进排水口用管道较好,水管内外都要用网包好,中间更换两次,网眼大小根据河蟹个体大小确定。特别注意管道与田埂之间不能有缝隙,应用水泥浇灌、夯实。

防逃设施建设

钙塑板防逃墙:选用抗氧化能力较强的钙塑板,沿着稻田田埂建设,埋入田埂以下20-30厘米,高出地面50厘米,用木桩或竹桩支撑固定,细铁丝扎牢,接头处要紧密。

塑料薄膜防逃墙:塑料薄膜具有较好的防逃效果,但需注意定期更换和修补,以防老化破损。

水稻种植

选择耐肥力强、秸杆坚硬、不易倒状、抗病害的高产水稻品种,采用宽行密株方式裁插,适当增加田边裁插密度,发挥边际优势,增加水稻产量。

蟹种放养及管理

放养时间:一般在2-4月份,水温为5℃-10℃时放养。

放养密度:每666.66平方米放2.5-5千克蟹种,具体密度根据稻田情况灵活掌握。

饵料投喂:全年投饵量参照池塘养蟹方法,每天投饵量根据河蟹活动规律和摄食量进行调整。主要投喂植物性饵料如南瓜、小麦、黄豆,以及动物性饵料如小鱼小虾、猪血、蚕蛹、螺蚬、蚌肉等。

水质管理:保持稻田水深20-30厘米,蟹沟水深1米,水质要求清新,溶氧丰富。高温季节勤换水,一般每2-3天换1次,每次换水20厘米左右。

收获

在稻田水稻成熟前,通过蟹沟将河蟹引入暂养池,然后收获商品蟹。收获时要注意轻拿轻放,避免损伤蟹体。

通过以上步骤和技术要点,可以实现稻田养殖成蟹的高效立体种养模式,既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又增加了河蟹的养殖效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