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太湖蟹养殖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水域选择、网围设施建设、苗种放养以及品质辨识等。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水域选择
湖底应平坦,有微水流,沉水植物茂盛,底栖动物丰富。
水质要求清新,水体溶解氧丰富,pH值在7.0以上,正常水位在80cm--150cm之间。
网围设施的建设
网围面积以20亩--30亩为宜,采用双层网结构,外层为保护网,内层为养殖区,两层网间距5.0m。
设置“地笼网”检查逃蟹情况,内层网最上端内侧接“T”型倒挂网片或塑料薄膜用于防逃,两层网的最下端均接石笼并埋入湖底。
网围用竹桩在外侧固定,竹桩间距为1.5m左右,网围高度为2.5m--3.0m。
暂养区建设:新的网围第一年可不设暂养区,第二年放养前必须经过暂养,暂养区约占网围面积的30%左右。
苗种放养
蟹种放养前,采用地笼、丝网等方法消灭网围中的野杂鱼类,并在暂养区设置隐蔽物。
蟹种以长江水系蟹苗培育的蟹种为好,规格100只/kg--200只/kg,放养量控制在350只/亩左右,放养时间应在3月中旬前后。
放养时应先将蟹种放入甲醛、蟹复康等药液中浸泡约1分钟,取出放置5分钟后再放入水中浸泡2分钟,如此反复2次--3次,待蟹种吸水后再放入暂养区中。
品质辨识
雌雄河蟹的辨别:农历九月、十月分别是品尝雌雄蟹的当令季节。看体色,蟹壳黑绿色且富有光泽为佳;捏蟹脚,结实饱满为优;掂重量,同等大小的个体,份量重的即为结实成熟;比头脑甲与肚脐之间缝隙的宽度,宽则饱满肥美度高;翻蟹,肚脐朝上翻身快则活性强,机体健康。
优质蟹苗的选择:体色清爽,不沾污物,色泽鲜亮;规格整齐,60-120只/斤;活力强,活动敏捷;食线清晰饱满;肝胰腺金黄色,肝丝纹路清晰无杂色;无病害。
建议
选择合适的水域:确保水域环境符合太湖蟹的生长要求,包括水质、水流、透明度等。
细致建设网围:双层网结构能有效防止逃蟹,确保养殖效果。
优质蟹苗:选择健康、规格整齐的蟹苗,并进行必要的药液浸泡处理。
科学暂养:暂养区可以帮助蟹种适应新环境,提高成活率。
及时检查与辨识:通过“算、看、捏、掂、比、翻”六字要诀,及时识别蟹的品质,确保养殖效益。
通过以上步骤和建议,可以有效提高太湖蟹的养殖成功率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