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鱼黄鲷的养殖方法分为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两种,具体如下:
池塘养殖
场地选择与建造
养殖场应选择在靠近海岸、水源充足、不受污染、交通方便、防台风、抗海潮的地方建造池塘。
池塘面积一般为10-15亩,中间培育池面积为3-5亩,长宽比为1:0.6,水深1.8-2.5米,塘基坚实不漏水。
池塘的注排水闸门宽0.8-1米,最大日换水量为30%。
放养前,池塘需晒塘、清塘和消毒,以杀灭野生鱼虾,装好闸门后进水,并进行施肥,培养饵料生物。
养殖方式
单养:每亩放养700-1500尾,每年1-3月投放鱼苗,规格为2-5厘米,养殖周期为1年至1年半,起捕规格200克以上,投喂冰鲜下杂鱼及人工饲料,亩产一般在150-300公斤。
多品种混养:
黄鳍鲷、鲻鱼、蓝子鱼混养:每亩放养量分别为500-700尾(5-7厘米)、200-300尾(7-8厘米)和200-300尾(5-7厘米),养殖一年,黄鳍鲷亩产可达100-150公斤。
黄鳍鲷、金钱鱼、蓝子鱼混养:每亩放养量分别为700-900尾(5-7厘米)、200-300尾(5-10厘米)和200-300尾(5-7厘米),养殖一年,黄鳍鲷亩产可达1500-200公斤。
饲料管理
黄鳍鲷为周日摄食型鱼类,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可以驯化为白天群体竞食型,以提高对饵料的利用率。
投喂冰鲜或速冻小杂鱼作为黄鳍鲷的饲料源,饲料系数为8-10,采用鲈、鲷浮性颗粒料、饵料系数为2.5-2.7。
投饵一般固定为每天2次,上午、下午各1次,根据天气、水温及鱼类数量、摄食情况而定。
日常管理
认真做好巡塘观察记录,测定和记录水温、盐度、溶解氧、pH值等。
定期测量鱼的体长和体重,根据鱼的数量、生长情况、天气、水温、鱼类摄食及活动情况来调整投饵量。
要配备增氧机,根据天气情况增氧,根据水色和水质变化及鱼的活动情况,要经常换水,1周换水2-3次,换水量15-20厘米。
做好鱼病防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鱼种入池前用漂白粉或高锰酸钾消毒;定期在食料台四周挂漂白粉袋;用免疫增强制剂和多维拌料投喂,操作时要防止鱼体受伤,池内发现病鱼或死鱼要及时捞出处理,发现病鱼要及时诊断治疗或处理,确保鱼类健康生长。
网箱养殖
场地选择
网箱养殖海区的选择,选择周年风浪较小,避风向阳、潮流畅通,水质清新、无污染的内湾或近海区,还要考虑饵料和苗种来源方便,供电、淡水水源、交通条件较好等多种因素。
水深在退潮时要保持网箱底离水底1~2米,以防箱底磨破而造成逃鱼。
养殖网箱的装置
网箱规格尚无统一标准,根据生产实际情况,采用小型浮动式网箱养殖黄鳍棘鲷。
网箱下方用镀锌水管弯成正方形,使网下沉并张开良好,网箱深度一般为2~5米,多为2~3米。
网目以鱼的规格而定,在不引起逃鱼为前提下,网目可适当放大,以节省网衣材料,降低网箱成本,提高水交换能力。
放养密度
放养鱼苗规格要整齐,一般在中间培育阶段,每个网箱可放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