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美蛙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场地选择与建设
选址:选择水质清新、水源丰富、无污染、易排易灌的地点。
建池:建立亲蛙池、孵化池、蝌蚪池和成蛙池。各池面积和深度根据养殖面积和需求自行决定,同时应具备排灌条件,进出水口用沙网封好,防止有害生物进入。
消毒与准备
使用生石灰等对蛙池进行消毒。
在池中种植水花生、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以及黄豆、豌豆等农作物,既可供美蛙栖息,又可招来昆虫提供动物性蛋白。
蛙种选择与饲养
选择健康、发育良好、无病害、无损伤、食欲旺盛、性成熟的蛙种,雄蛙咽喉处黄斑明显,雌蛙腹部膨大且有卵粒滚动。
种蛙的饲料选择高蛋白质、特别是蛋氨酸含量高的饵料,动物性成分占60%以上。秋季增加饵料投喂量,使种蛙积累脂肪,保证安全越冬和繁殖。
幼蛙繁殖
繁殖时间:一般在5—9月,产卵量最大的时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
繁殖期间,养殖户需经常巡池,发现卵块及时捞起并放入孵化箱中孵化,一般3-4天可孵化成蝌蚪。
蝌蚪期的管理
蝌蚪孵化后不能立即放养,需待卵黄囊消失、能主动摄食后才可捕起放养在蝌蚪池。
饵料以黄豆粉、豆饼粉、米糠、豆渣、花生饼、鱼粉和蚕蛹粉为宜,同时配合多种微量元素增加营养。
随着蝌蚪生长,逐步降低饲养密度,蝌蚪变态成幼蛙约需75天。
成蛙的饲养与管理
幼蛙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80-100只,投喂饵料以小蚯蚓、黄粉虫、家蝇蛆、小杂鱼、动物内脏等为宜,每天早晚各投一次。
幼蛙长到50克后,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60只,饵料改为全价颗粒膨化饲料。
成蛙饲养期间,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投喂优质饲料,并注意观察美蛙的健康状况。
疾病防治
定期对蛙池进行消毒,避免病害交叉传染。
注意观察美蛙的活动和摄食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疾病。
越冬管理
冬季来临前,确保蝌蚪池灌水100厘米以上,适当投喂饵料,使蝌蚪安全越冬,成活率可达90%以上。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凉山美蛙的养殖,提高养殖成功率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