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鲟鱼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水质管理
鲟鱼对水质要求极高,必须保持清洁且无污染。养殖水体溶解氧含量应≥6mg/L,氨氮、亚硝酸盐等也应符合相关标准。
定期检测水质,并采取相应净化措施,如使用过滤器、增氧机等设备。
水温与光照
鲟鱼适应的水温范围较广,最佳生长水温为20℃至28℃。夏季高温时,养殖池上应搭建遮阳棚,避免太阳直射水面导致水温过高。
鲟鱼对光照的需求随生活习性变化,竖直游泳时惧光,底栖阶段需求降低。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光照条件。
水深与氧气
养殖水域水深应保持在1.0米至1.8米之间,确保鲟鱼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和良好的生活环境。
配备供氧设施,如增氧机,保持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稳定。
养殖池设计
养殖池面积建议在50平方米至400平方米之间,池深1.0米至2.0米,进排水系统应独立设计。
池壁应光滑平整,便于清洁和消毒。
放养与管理
选择优质鲟鱼种,按不同规格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混养时,选择滤食性鱼类如鲢、鳙,避免与鲟鱼争饵。
放养前进行试水,确保无不良反应后,用2%~3%食盐水浸泡10分钟左右。
饲料以配合饲料为主,蛋白质含量约为40%,动物蛋白占15%以上,脂肪9%左右,碳水化合物30%左右,以及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
日投饵4~6次,具体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水质、鲟鱼放养密度、个体大小、活动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
定期清理食物残渣和粪便,保持水质清洁。
疾病防治
鲟鱼可能会遇到车轮虫病、肿嘴病、斜管虫病等病害。应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如用食盐水或福尔马林溶液浸泡。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细致管理,可以有效地养殖鲟鱼,确保其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