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繁育蚂蝗的养殖方法如下:
场地选择
选择阳光充沛、排水良好、偏僻的地方,棚养。棚宽3~5米,长因养殖多少而定,场地应略高出周围地面。远离棉田、果园等常常喷施农药的地方,以防蚂蚱中毒死亡。
养殖棚建设
养殖棚要建在通风向阳的地方,棚的地面要高于周围地面10厘米左右便于排水,土壤最好是砂壤土便于产取蚂蚱卵。在养殖棚地面上种小麦或玉米等单子叶植物,以备让蚂蚱食用。建造面积要按蚂蚱的多少来确定,每1万只蚂蚱约需15平方米。用角铁、木棍等建造棚的支架,再按棚的大小,用纱网做棚罩,底边埋于地下,留下门口,门口上拉锁,以防止蚂蚱跑出和人进出棚之用。棚高以1.5~2米为宜,为保温和防雨,棚外可罩塑料布。
种卵孵化
蚂蚱卵很小,外壳很薄,在孵化过程中应轻拿轻放,一旦碰破就会影响孵化率。对刚引进的种卵要准时孵化,先在养蚂蚱的大棚内找一处阳光最充沛的地方,把土耙细耙平,然后把种卵匀称撒在上面,再用细土笼罩1厘米即可。此时土壤含水量保持在20%~30%之间,假如棚内温度在28℃~33℃,种卵10~15天即可孵化完毕。若通过土粪发酵的温度来孵化种卵,效果更佳。
幼虫管理
刚孵化出来的蚂蚱为白色,一天后变为黑褐色,采食量很小,只吃一些较嫩的玉米、高粱、小麦、谷子苗和一些单子叶的嫩草。所以在蚂蚱未孵化之前应在棚内种上玉米、小麦、谷子等作物,作为蚂蚱的开食饲料,这样能削减幼蚂蚱的死亡率,加快其生长速度。
成虫管理
只要温度适宜、饲料充沛,蚂蚱每5~6天蜕皮一次,每次蜕皮时间为20分钟左右,共蜕5次皮,所以蚂蚱从出壳到成年只需30天左右。其间的管理重点是:蚂蚱每蜕一次皮为一龄,三龄以前的蚂蚱采食量不大,生存能力差些,所以应细心管理,如遇大雨,应及时用塑料布笼罩大棚,三龄之后就不怕下雨了。三龄后的蚂蚱采食量大增,每天都要供应充足的鲜草让其吃足吃好加快生长。30天左右蚂蚱蜕掉最后一次皮,长出了长长的翅膀,进入成年,先后开始交配产卵。
敌害防治
在建棚前先将地面上的蚂蚁、蝼蛄消灭干净,可用捕捉、诱杀、开火烫等方法。以上几种动物是蝗虫的天敌,能捕食蝗虫和破坏蝗卵,所以在棚内不能让这些动物存在。
疾病防控
蚂蝗抗病能力较强,但仍需注意预防疾病。日常管理中,应保持水质清洁,减少病原体滋生;发现病弱蚂蝗应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病情扩散。
科学喂养
蚂蝗的喂养是养殖成功的关键。由于蚂蝗以吸食动物血液为生,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需采用替代饲料来满足其营养需求。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人工繁育蚂蝗的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