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鲶鱼苗的养殖方法如下:
选择优良鱼种
选择体质健壮、成熟度好的鲶鱼苗种,鱼种规格应在3厘米以上,大小尽量一致,以免互相残杀。
养殖池建造
选择水源干净无污染、排灌方便、交通便利的地方建造鱼塘。池塘应建在活水源充足的地方,池深2米,水深1.5米,池塘底泥在10厘米左右。
鱼塘四周要加高加固,设防护网,防止鱼逃逸。提前刷干净水池,放养鱼苗前,要对水池进行消毒杀菌处理。
水质管理
鱼塘水质应保持清新,每周换水1~2次,每次换掉池水的1/4~1/2,如能保持长期微流水效果会更好。
在鱼池消毒完毕放养鱼苗前一周开始培肥水质,可在水面上种植一些水浮莲,起到遮阴、防逃及调节水质的作用。
池水须经常更换,一般10~15天须换掉1/3池水。应经常观察池水水质的变化,一般水质以黄绿色为宜。若发现鱼苗窜出水面,说明池水过肥水中缺氧,应及时注入新水放掉老水。
饵料投喂
刚孵出的鱼苗完全靠自身的卵黄为营养,2天左右卵黄开始慢慢消失,仔鱼能够正常进行水平游动时,便可下塘开口吃食。鱼苗开口饲料可用熟蛋黄或小型枝角类和桡足类浮游生物。
随着鱼体不断长大,可投喂水蚤、蚊幼虫、水蚯蚓、蝇蛆及各种小家鱼苗,或喂些蚕蛹粉、猪血、人工幼苗配合饲料等。投喂量以下次投饵前池中略有剩饵为宜,避免因投喂不足导致鱼苗间互相残食。
日投饵量应控制在鱼体总重量的5%~8%左右,每隔1周或半个月须调整1次投喂量,使投饵量更趋合理。投料一要定时,每天定时投喂,上午和下午各喂一次;二是定量,每次投饲量以投喂后3~4小时食完为好。
疾病防控
病毒性烂鳍病、寄生虫病、肠炎病、黑体病和气泡病是鲶鱼常见的疾病。要加强疫病防控,定期消毒鱼塘,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治疗。
分塘管理
当鲶鱼苗体长达到5~7厘米时要抓紧驯食,投喂人工配合饵料。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达到45%以上。拉网分池将不同规格的鱼种分开,以免相互残食。
当小塘内培育的鱼苗达到10~15厘米左右时,便可从塘内筛选个头大的鱼种放入大塘饲养,个头小的鱼种仍留在小塘内进行强化培育,使鱼种生长平衡,规格一致。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鲶鱼苗,提高成活率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