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水培球藻的养殖方法如下:

水源选择

应使用自来水(光照敞口暴气24小时挥发残存氯气)或干净的地下淡水(光照暴气12小时水体无沉淀或变色)。

避免使用池塘水、地表水或山泉水等含有较多杂藻、杂菌及微生物的水源。

培育流程

接种应在晴天上午进行,接种后三天内保持晴天。

容器内先加入50斤水,投入粉末制剂并溶解,再加入液体制剂,最后加入40斤水和10斤藻液,共计100斤。

藻液搅匀后灌装至透明容器或袋子内,并扎紧袋口或拧紧瓶盖。

溶解培养基的水量要尽量多,以便溶解更快速充分均匀。

藻液培育成熟后,保留10斤藻种,其余投放使用。

光照要求

L:D比例为12:12,最佳为14:10,以提升藻液增殖速度。

阴雨天需使用45瓦三基色6500K荧光灯日光色冷光源照射,避免光照不足影响藻液质量。

小容器培育时,前期灯泡距离藻液容器12公分,后期10公分,不得低于8公分。

培养基准备

可以使用以下配方:硝酸钠1000 ppm、磷酸二氢钾300 ppm、氯化钙500 ppm、硫酸镁200 ppm、乙二胺四乙酸钠10 ppm。

将配方溶解在水中后添加到池塘中,使营养物质浓度达到最佳状态。

引入与扩培

引入小球藻前,需检查其健康状态并确定种类,不同种类对培养条件有不同要求。

扩培步骤包括:将培养基兑水搅拌至完全溶解,藻种放置室内常温1-2小时恢复温度,倒入培养基水中搅拌均匀,扩培5-7天后使用。

环境控制

水温应保持在20~30℃之间。

光照为自然光或人工光源,12小时光照、12小时不光照,最适宜光照为5000~10000Lux。

保持水体流动性,可通过搅拌通气实现。

水质管理

定期更换水,一般每隔一周换水一次,保持水质干净卫生。

使用雨水或湖水,或使用提前接出的自来水并挥发氯气。

清洁与维护

定期清洁容器和藻液,去除污染物和其他生物。

藻种应选择高浓缩的液体小球藻藻种,并在显微镜下观测以保证成活率。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在生态水培系统中成功养殖球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