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茴香球的方法如下:

栽培季节和方式

春季:北京地区一般在3月下旬播种育苗,4月下旬定植,6月中旬收获。北方地区还可利用保护地实现周年栽培生产,在早春、深秋及冬季均应采取保护地栽培。

秋季:8月上旬阳畦播种育苗,9月下旬至10月下旬定植,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收获。

温室栽培:11月中旬到12月播种育苗,12月中旬到翌年1月下旬定植,1月中旬到2月下旬采收。

改良阳畦、塑料大棚及中棚栽培:春季栽培1月上旬在温室播种育苗,2月下旬至2月中旬定植,4月中旬采收;深秋栽培在8月上旬阳畦播种育苗,9月下旬至10月下旬定植,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收获。

地膜覆盖加拱棚栽培:春季2月下旬到3月中旬阳畦播种育苗,3月下旬到4月中旬定植,5月中、下旬或6月上旬采收。

栽培技术要点

播种:播前将种子搓一搓,用20℃左右的清水浸泡20~24小时,放在20~22℃的环境中催芽,每天用水冲洗1次,6天左右可出芽。播种时将苗床先浸水,以行距6~10厘米,株距4~8厘米将种子播入,后将配好的营养土均匀地撒入苗床,厚度以0.5~1.0厘米为宜。一般每667平方米需播种100~120克。

定植:当幼苗生长出3~4片真叶时间苗,苗距可保持6厘米见方,当幼苗长至10~20厘米高,约5~6片真叶时可定植到田间。行距为30~40厘米,株距为25~30厘米。

田间管理:定植后及时浇水,促进缓苗,10-15天后,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千克,25天后再随浇水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5千克,间隔1周后每667平方米再施尿素7-10千克。球茎茴香的病虫害主要有白粉病、灰霉病、蚜虫、菜青虫等,要进行适时防治。适时收获:球茎茴香定植后40-50天,当球茎充分膨大后、外面的鳞片呈白色或黄白色时即可进行收获。收获过早影响产量,收获过晚影响品质。收获时应挑选球茎先膨大的采收,分批上市采收:当球茎茴香从播种至采收球茎约75天左右,此时球茎长至250克以上,上市时要求无黄叶,根盘要切净,球茎上留5厘米左右长的叶柄,其余部分全切去。秋季露地种植的一茬,为持续供应市场,可于立冬前连根挖起假植于阳畦,随需要随时上市。留种:球茎茴香的为异花授粉作物,留种时应注意与不结球茴香隔离,一般8月上甸至10月初播种的都能采种。选择具有本品种特性的植株,按行距60-90厘米、株距50-75厘米选留球茎,在田间越冬。种株5月中旬开始抽薹现蕾,5月下旬至6月中旬开花,7月上旬结籽,7月底采籽结束。当年采收的种子,当年可以播种。

生长环境

温度:球茎茴香喜冷凉气候,在旬平均气温10~22℃条件下生长良好。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0~25℃,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20℃,白天不宜高于25℃,夜间不低于10℃,过高或过低都将影响生长和品质。苗期能耐-4℃低温和35℃高温。

水分:整个生长期对水分要求严格,尤其苗期和球茎膨大期应保持土壤湿润,不宜干旱,较大的空气湿度有利于其生长,且可使球茎脆嫩,品质好,否则生长停滞,膨大的叶鞘中机械组织发达,品质、产量均会下降。但若湿度过大、通风不良则会引起幼苗徒长,易发生猝倒病、菌核病。此外,球茎膨大期浇水不当,土壤及空气湿度忽大忽小,变化剧烈,容易造成球茎外层开裂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