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小鸡土公鸡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场地选择
选择地势高燥、水源充分、排水便利、环境幽静的地方,如草地、河谷、林地、果园等,阳光要充足。
鸡舍建立
在林地较高平坦处建鸡舍,鸡舍可用竹木框架、油毛毡(石棉瓦或尼龙布)做成顶棚,棚高2.5米,用尼龙网或铁丝网围起,冬天改用塑料布保暖。鸡舍内用竹木架起,距离地面0.3米左右,使鸡体与地面隔开,鸡舍面积大小依据养殖数量确定,一般以每平方米15-20只为宜,主要用于夜间栖息和风雨天避雨。
雏鸡品种的选择
选择抗逆性强的优良地方品种,如三黄鸡、麻鸡、来航鸡等,选择种鸡普系登记齐全、治理标准、防疫制度健全的育雏厂调运,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适时开食和饮水
雏鸡入舍后12小时即可饮水,可在水中加入5%的葡萄糖和多维维生素或配制0.01%的高锰酸钾溶液,以增加鸡的体质,缓解应急反应,便于胎粪排出。水温一般要接近舍温(20-23℃),雏鸡一般在出壳24小时后开食,最初可喂碎米,3日龄后改喂全颗料饲料。
温度控制
刚出壳的雏鸡温度要求摄氏35℃(指与鸡背部同高处的温度),以后每5天降低1℃,在35-42日龄时温度最终降至20-23℃。在保温的同时,还需要通风换气,常用的保温方法有纸箱、热炕、育雏笼等。
饲料和饮水
饲料中要添加一些富含高蛋白的昆虫、粉虫、大麦虫等,或者选用玉米、大豆、麦糠等粗粮自配料。保证饲料有营养、新鲜,坚决不用发霉的饲料。保证土鸡的饮水,不能断水。
疾病防治
结合当地疾病流行状况制定免疫程序,防止严重传染病暴发,同时搞好环境卫生,适时投喂药物,防止常见细菌性疾病、寄生虫发生。在雏鸡阶段,可以使用一些安全刺激性小的开口药,如黄芪+恩诺沙星,或者双黄连+100克氨苄西林钠,以预防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
放养管理
一般采用散养的方式,可以在山上、丛林等地方。放养密度不能太大,一般每亩地50-90只,以保证有足够的草吃。在放养期间,可以适当添加一些饲料,以补充能量和营养。
其他管理
在鸡舍内放一些沙子,帮助鸡消化。饲料中添加膨润土,占比约为2%左右,以提高土鸡的体重和减少饲料成本。定期消毒鸡舍,保持鸡舍内的清洁和干燥。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细致管理,可以有效地养殖出健康、活力强的土公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