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黄鱼的养殖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苗种繁育

育苗室:应具有保温、通风、调光性能,朝向宜坐北朝南。设置亲鱼培育池、产卵池、孵化池、育苗池等,池子可统筹兼用。池子长方形、圆角,长宽比(2~3)∶1,面积30~100㎡,水深1.5~2.5m;池壁光滑,池底向排水口倾斜。

饵料培养设施:包括用于单胞藻与轮虫的培养,卤虫卵孵化及其无节幼体的营养强化,以及桡足类的暂养等水泥池或活动水槽。总水体占育苗室水体的60%。其中动物性饵料与植物性饵料的培养池水体比例为1∶2,且相互隔离。

亲鱼选择:大黄鱼的亲鱼,应选择2龄雌鱼在800g以上、雄鱼在400g以上,3龄雌鱼在1000g以上、雄鱼在600g以上的体形匀称、体质健壮、鳞片完整、无病无伤,无明显应激反应的个体。亲鱼雌雄比以2∶1为宜。

人工催产:经强化培育后,雌鱼上下腹部均较膨大,卵巢轮廓明显,腹部朝上时,中线凹陷,用手触摸有柔软与弹性感,吸出的卵粒易分离、大小均匀。

池塘条件与苗种选择

池塘条件:选择海水围塘,面积3--6公顷,呈长方形,水深2――5米,―,-1米,最深在3米以上,全年每日均可进排水。―,PH:―,DO≥4mg/L,WT:2―35℃,在塘中可混养对虾、白虾、梭子蟹、蛏子,以提高水体利用率。在鱼种入池前7――15天,用生石灰每亩10――30公斤消毒灭菌。

苗种选择及运输:一般选用鱼种规格为80-100克/尾的大规格鱼种,放苗时间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经过五个月的养殖可达到商品规格(400克以上)。也选用小规格鱼种即个体全长7厘米,平均10克/尾,这样的鱼苗以养冬片鱼种为主,部分达到商品小规格即250克上市。对成鱼养殖以选择前者即大规格为佳。鱼种选择个体均匀,无体伤及病、残疾畸形且活动能力强。采用活水运输,本地用活水船运输。

入池驯化

适应阶段:苗种经过运输,进入新环境,都有些不适应现象。故在鱼种入池后24小时内要密切观察,避免有的大黄鱼游到滩面搁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为便于鱼种驯化管理,一般在池塘圈养(用网拦围),设置食台。鱼种入池后2天不必投饵,让它们在圈养范围内自由活动。

饵料驯化:首选饵料为新鲜低值鱼及沿海小鱼虾自行加工成鱼糜,加以粗饲料及添加剂作配合饲料。全人工配合饲料投喂也要经过新鲜饵料鱼与饲料混合的一段驯化时间。在饵料驯化阶段主要工作要做:定点(设置投饵台),定时(一般为早晚各一次,即上午6:00,下午6:00)。

养殖管理

海区选择:大黄鱼网箱人工养殖的海区选择在宁德福鼎地区,水质肥沃,优质生物种群繁殖兴旺,盐度适宜,且盐度一年之内几乎都处于垂直均匀状态,全年平均最低值约为31.6。年平均水温为12℃,夏季为25℃~27.3℃,海区表层水温在9℃~27℃之间,表、底层间温差小于0.5℃~1℃,流速0.3米~0.5米/秒,养殖区最低潮时水深在10米以上,最高达15米以上,透明度在50厘米~120厘米,溶解氧一般在7.1毫克~8.0毫克/升,是非常适宜进行大黄鱼网箱人工养殖的海域。

网箱设置与规格:大黄鱼养成阶段的网箱设置与鱼种培育阶段的要求基本相同,只是网箱的规格与网目大小应随着鱼种的长大而改变。网箱采用聚乙烯等材料制成,可选用40目~12目尼龙筛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