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水质的处理方法可以分为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以及自然处理四大类。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处理措施:
物理处理
沉淀:利用重力作用使水中的悬浮颗粒自然沉降到水底,适用于处理含有较大颗粒悬浮物的养殖水。在养殖池塘中设置沉淀池,让水在其中停留一段时间,使悬浮物沉淀下来。沉淀效果受到颗粒大小、密度、水流速度和沉淀池的设计等因素的影响。
过滤:通过过滤介质(如砂、砾石、滤网等)将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微生物等杂质截留下来,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根据过滤介质的不同,可分为砂滤、滤网过滤等。砂滤是利用砂层作为过滤介质,去除水中的杂质;滤网过滤则是通过不同孔径的滤网,对水中的颗粒进行筛选。定期清洗和更换过滤介质,以保证过滤效果。
格栅过滤:设置格栅拦截污水中的较大杂物,如稻草、树枝、塑料袋等,防止其进入后续处理环节,损坏设备。
叠螺机:用于分离废水中的固体颗粒,进一步减少废水中的固体含量。
化学处理
混凝沉淀:向污水中加入混凝剂(如铝盐、铁盐、聚合氯化铝或聚丙烯酰胺等),使污水中的细小悬浮物和胶体颗粒凝聚成较大的颗粒,然后通过沉淀去除。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处理效果明显的优点,尤其适用于去除有机物和悬浮物。
氧化还原:利用氧化剂(如氯气、臭氧等)或还原剂(如亚硫酸钠等)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有害物质。例如,用氯气、臭氧等氧化剂可以消毒杀菌,去除部分有机物;用亚硫酸钠等还原剂可以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氯化物消毒:将氯化铁等氯化物倒入污水中,以浓缩杂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生物处理
厌氧处理:在无氧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和少量稳定物质。这种方法环保且彻底。
好氧处理:通过需氧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废水中呈溶液、胶体以及微细悬浮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无害的物质。需氧生物处理法又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类。
生物调控:选择由多种微生物菌种制成的生物制剂泼洒,调控水质,具体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
自然处理
增氧:通过增加水泵的功率和曝气设备的数量,提高水体的流动性和氧气含量,有助于减少有机物和悬浮颗粒物的积累。曝气还可以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帮助分解有机物,改善水质。
引入有益微生物:在养殖水体中引入一些有益微生物,如硝化细菌、光合细菌等,这些微生物可以消耗水体中的有机物和氨氮等有害物质,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提高水质。
移植水生植物:在鱼池中移植水葫芦、水花生等水生植物能够降低水中氨氮等有害物质,还能吸收水中的氮、磷,淡化池水肥度,改善池水水质。
水质改良剂或微生态制剂:定期施用水质改良剂或微生态制剂,可增加池底溶氧,降解有害物质,改良水环境。
其他方法
清整池塘:每次养殖结束后,进行清淤、消毒等,去除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加换新水:加注的新水必须水质良好、无污染、溶氧丰富。加换水的次数按照看天、看水色、看透明度的原则灵活掌握。
合理使用消毒剂:适当使用消毒剂对水体进行消毒,杀灭病原体和有害细菌,但要注意消毒剂的使用量和使用频率,避免过量使用对养殖生物造成危害。
通过以上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改善养殖水质,为养殖生物提供一个健康、稳定的生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