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雨后怎么处理鱼

养殖雨后处理鱼的关键步骤包括:

修复池塘设施

抓紧加固被暴雨冲毁的池塘塘埂、防逃设施。

检修和维护增氧机、水泵等渔业机具,以便尽快投入使用。

开通坝头坝埂,及时降低水位。

捕大留小

对存塘商品鱼货采取捕大留小方式,及时上市,避免暴雨过后气温骤升,载渔量太大,造成泛塘、鱼病暴发。

培肥水质

暴雨过后,塘水变淡,向养殖水体中定期泼洒光合细菌等有益菌,改善水体生态环境。

严防病害

种苗、食场、工具严加消毒,定期使用含氯消毒剂全池泼洒消毒,用量为二氧化氯0.1-0.2g/㎡、二溴海因0.2-0.3g/㎡、溴氯海因0.3-0.4g/㎡。

科学使用鱼药减少应激反应,并用维生素C、大蒜素等拌饲料投喂,改善鱼类消化能力,增强抗应激能力和抗病能力。

捞除水域中腐烂变质的死草、杂物,减少有机耗氧,施用颗粒状底质改良剂,改良水质,迅速降低亚硝酸盐含量,减轻毒害。

及时补苗

塘口逃逸严重的养殖户,要设法补苗,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合理放养。

补放时可以结合鱼种来源、价格等情况合理选择品种。放养密度可适当稀放,并选择生长迅速、耐低温的品种同时加强饲养管理,以便年底前能长成商品规格。

苗种下塘前应先用10g/㎡聚维酮碘(10%含量)或其他消毒剂浸洗3-5分钟,以防病虫害的传播。

清理鱼塘

检查并修复因暴雨受损的鱼塘设施,如堤坝、进出水口及电路、机械设备等,保障物质条件。

降低水位与消毒

及时降低鱼塘水位至合理范围,同时用生石灰全塘泼洒进行消毒处理。生石灰不仅能杀灭病原体,还能调节水质,提高水体的透明度。

改底与解毒

雨水进入池塘,可能会带入过多有机质、重金属及农药残留,因此需要及时进行改底和解毒。改底建议用双改先锋,可氧化和生物双重作用高效分解池底有机质,快速改善底质;解毒常用水体安先锋,含有机酸、果酸、解毒因子等,快速解除重金属、农药残留及藻毒素,通透水体。

增氧补菌

大雨过后,水质容易发生变化,如水温降低、溶氧骤降、氨氮亚盐升高等。此时应多开增氧机,确保水体溶氧在安全范围内。同时,补充水体营养与有益菌群,平衡菌相和藻相,保持水体生态平衡。

科学投喂抗应激

大雨之后鱼类容易因应激反应导致摄食量下降,因此投饵应坚持定时、定质、定位、定量的原则,同时拌料可添加VC、牛磺酸或虾青素等抗应激物质,缓解鱼虾的应激反应,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

维持良好的养殖环境

根据情况可能需要增加氧气供应、更频繁地换水或调整饲料供应量,饲料投喂一定要缓步提升,尽量不要快速恢复的正常投喂。

疫病防控

暴雨可能导致水体中病原体和细菌的增加,增加水产物种感染疾病的风险。养殖者应加强疫病防控措施,如检查和处理病鱼、提高养殖密度合理使用预防药物等。

维护卫生环境

清理残余物和水产养殖废弃物,以防止废物对养殖环境的污染和疾病传播。适当使用漂白粉或者生石灰进行水体消毒。

密切关注天气预报

及时了解天气预报,特别是降雨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暴雨对水产养殖的影响,确保养殖环境的稳定和鱼类的健康生长。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