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养殖水质的调节是确保养殖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调节田螺养殖水质的建议:
保持水流的循环
田螺养殖池应经常保证水流的循环,特别是在高温季节,更应该采取流水养殖。春秋两季,养殖以微流水为宜。
控制水深
养殖田螺的水深应保持在30厘米左右最为合适。
调节水质酸碱度
田螺养殖池的池水pH值应保持在7-8左右。每15天左右施生石灰来调节PH值,当pH值偏低时,可每平方米施生石灰0.15~0.18千克,隔10~15天施1次。
保持水质清新
严防水质污染,凡含强铁、强硫质以及受化肥、农药污染或工业废水都禁止使用。一旦发生污染,要立即排干池水,换注新水。
增加溶氧量
养殖用水以稍混浊的河川或池塘天然水体最佳,不要过于清澄透明。水体中应含有丰富的天然饵料和充足的氧气。在夏秋摄食旺盛且气温较高的季节,除了提前在水中种植水生植物,以利遮阴避暑外,还要采用活水灌溉池塘,即形成半流水或微流水式养殖,以降低水温、增加溶氧。
合理投喂
养殖池先投施些粪肥,以培养浮游生物,为田螺提供饵料。投喂量视田螺摄食情况而定,按田螺总量的1%~3%计算,每2~3天投喂1次。
越冬管理
冬季气温低,水温下降到8~9℃时,田螺开始冬眠。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15厘米,每3~4天换1次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地调节田螺养殖水质,确保田螺健康生长和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