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草鱼鱼苗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池塘建设
池塘面积建议在10—20亩,水深2.0—2.5米,淤泥不超过20厘米。
每10亩配备一台自动投饵机和3kW叶轮增氧机,并设置排水和进水管道以便增氧。
冬季清塘消毒,排干水后冻晒至少20天。鱼苗投放前半月,加水至10—15cm,并用漂白粉或生石灰全面消毒池塘。
鱼苗培育
培育高质量亲鱼,管理包括水温调控、定期冲水和控制含氧量。
3月后每周冲水一次,4月起增加至两次,每次2—3小时。水中氧气不足时,需注入新水或使用增氧机。
放养密度一般为每亩100—150kg,条件好时可增至200kg。鱼饲料应富含蛋白质,避免碳水化合物或脂肪。草鱼产前以青草为主,精饲料为辅。
繁殖最适温度为18—31℃,高海拔地区较晚。可使用催产药或人工授精促进繁殖。孵化期需控制水体pH值在7.5—8,保持水温稳定。适宜孵化温度为17—32℃,最佳为22—28℃。孵化过程中每小时检测一次溶氧,确保水平在4—5mg/L以上,以保证受精卵和鱼苗质量。
鱼苗引进
若无法自行繁殖鱼苗,需从省级或国家级基地采购,确保幼鱼无损伤、规格一致、体色金黄、活泼健壮。优质鱼苗通常2年以上,质量约100g。引进鱼苗前需检疫合格。
为提高效益,养殖户常采用混养,如搭配250—500g鲢鱼或鲫鱼以改善水质。鱼苗入池前应消毒,如在1%—3%食盐水中浸泡5—20分钟或用20—40mg/kg的ClO2浸泡5—10分钟。自行繁殖的鱼苗应在繁殖前接种疫苗。
塘口选择和消毒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溶氧高、无污染的江河、溪流或水库水。池塘面积一般以1~3亩为宜,形状以长方形东西走向为好。池塘所处位置应是比较开阔平坦,通风透气,光照时间长,池塘土质以壤土为宜。
药物首选以块状生石灰为好,以150千克/亩生石灰带水消毒法,以杀灭细菌、病毒和敌害生物。
草鱼水花的选择和科学管理方法
直接检验水花质量,从孵化环道移出暂养在网箱中的水花,在网箱下风处取出一盆仔细观察,质量好的水花体色正常,平游活动迅速,活动自如,无畸形。
通常在消毒后13天左右,是投放水花的最佳时期。另外,池塘水温与装苗水温不得超过3℃,否则,将装苗器具放入池塘,待二者温度基本相同时,方可放心投放。
在池塘四周可随处观察到鱼苗的吃食及活动情况,及时准确掌握池塘的全部情况。投苗1周内要想方设法营造一个适宜水花生活的环境。如果水色已退,浮游生物很少,应及时多投豆浆或粪肥。要适量投喂人工豆浆等饲料,一般每天分上、下午各1次,并随着鱼苗的长大逐渐增加投饵量。除此之外,培育肥水繁殖大量的天然饵料。经过10天左右培育,已经有部分开始改变食性,此时要适量投喂些萍莎和小浮萍进行诱食,青饲料注意洁净新鲜,严防病从口入。同时密切观察池塘的溶氧情况。池内缺氧浮头严重时,应及时加注新水。
水质管理
保持水质清新、肥沃,适时注水或换水。合理使用生物肥和化肥,调节水质中的营养物质平衡。定期检测水质参数,如pH值、氨氮含量等。
可以人工制造流水的环境,并且还要保证水中氧气的充足,有利于草鱼的生长。
饲料选择
选择营养全面、消化率高、适口性好的饲料。饲料中富含植物蛋白质,如豆粉和麦麸。可以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
遵循“四定”原则:定时、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