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水产养殖饲料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营养需求:
根据养殖对象(如鲤鱼、草鱼、虾、蛙、甲鱼等)的营养需求选择合适的饲料配方。不同养殖对象对蛋白质、脂肪、能量以及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需求不同。
水温与生长情况:
水温低时,鱼的生长速度慢,应适当降低饲料蛋白质含量或投喂量;水温适宜时,鱼的生长速度快,需要增加饲料蛋白质含量。幼鱼阶段生长速度快,对饲料蛋白质需要量高,应选择高蛋白、低脂肪的饲料。
摄食方式:
不同养殖对象的摄食方式不同,应选择相应的饲料类型。例如,滤食方式的鲢、鳙适合粉状饲料;猎食方式的花鲈、虹鳟、大口鲇等适合软颗粒饲料;吞食方式的鲤、鲫、团头鲂、草鱼等适合硬颗粒饲料或膨化饲料;撕咬方式的鳗鲡、鳖等适合面团饲料。
个体大小:
选择适宜颗粒大小的饲料,使其与养殖对象的口径相适应。饲料的粒径应与水产品口裂纵向长度相匹配,避免浪费和影响摄食。
饲料种类:
水产饲料从形状上可分为粉状饲料、软颗粒饲料、硬颗粒饲料和膨化饲料等。选择时应明确养殖对象,选择适合的饲料种类。
生产企业:
选择信誉好、规模大、技术力量雄厚、技术服务好的企业生产的饲料。这些企业不仅销售自身饲料,还提供科学养殖技术指导,有助于实现养鱼的最佳经济效益。
外观与稳定性:
优质饲料应具有亮的光泽和一致的色泽,无霉味或“哈味”。将饲料浸泡在水中,观察其稳定性,稳定性好的饲料质量更佳。
包装与标签:
购买饲料时,仔细阅读包装上的标签,了解饲料的成分、生产期、保质期和使用说明,确保饲料适合养殖对象。
粒径选择:
根据养殖对象的口裂大小选择合适的饲料粒径,一般饲料粒径应为水产品口裂纵向长度的2/3。
市场与成本:
了解市场需求和成本控制,选择性价比高、营养均衡的饲料,以降低养殖成本。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选择到适合自己养殖对象和养殖环境的水产饲料,从而提高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