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群小鸡的养殖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场地选择

选择符合无公害要求的场地,例如林地、河滩、山坡、草地、荒地等,场地应具备环保监测认证,并具备相对封闭、易于隔离、向阳和干燥等条件。

鸡棚舍修建

在放养场地内建造一定数量的简易鸡棚,供鸡只休息和避风雨。鸡棚的尺寸通常为宽5米、高2米,并根据需要确定长度。

围栏的修建

在鸡场周边设立围栏,围栏高度为1.5米,每隔2米设立一个木桩,然后将塑料网或钢网固定在木桩上,形成围栏。饲养密度一般控制在每亩1000~3000只。

设备、料桶和饮水器

根据饲养鸡只的数量,在鸡棚外部配置适量的料桶和饮水器。通常是每50只鸡只配备1只料桶和1个饮水器。

温度控制

雏鸡适宜的温度为30-32°C,以后每5天降温1-2°C,一个月龄后,如外界气温在20°C以上时,可以自然给温,否则应继续保温。温度适宜与否,可观察雏鸡的形态表现:如雏鸡挤成一堆,不爱活动与吃食,不时发出“吱、吱”叫声,音长而无力,是温度过低的表现;如果雏鸡两翼下垂,张口喘气,拍翅抢水喝,不时发出“啾、啾”声音,叫声尖而短,则是温度过高。只有雏鸡分布均匀,活动、吃食正常,羽毛平整光亮,排除粪后粪便多呈现条状,睡眠时头颈伸直,安静等说明温度合适。

湿度控制

雏鸡舍内若太干燥,鸡体内水分散发量大,不利于雏鸡的生长;若湿度太大,空气不流通,雏鸡容易感染病。适时的相对湿度为55-65%。调节的方法,只要饮水器内不断水即能达到要求;霉雨季节湿度偏大时,可加厚干燥的垫料并及时清理潮湿垫料即可。

光照管理

日光照可以增温增加食欲,利于消化促进钙磷代谢,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并能杀菌。但光照强而又时间长(包括人工充实光照),亦使雏鸡过量运动,得不到适当休息而影响正常发育。因此,应采取遮光的办法是雏鸡得到适当的休息。

饲料与饮水

雏鸡对饲料要求较高,细米要用水泡,不要添加维生素、土霉素及促进生长和防病添加剂,最好喂给专用配合饲料。饮水要充足,有条件的可安装自动饮水器。

防病措施

注意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包括疫苗接种和药物的预防程序。定期消毒和清理水线,确保鸡群的健康。

饲养密度

根据小鸡的生长阶段及时调整饲养密度。1-10日龄50-60只/米²;10-20日龄30-40只/米²;20-40日龄20只/米²;40-56日龄10只/米²。

调教与管理

在调教过程中,可以使用饲料引诱鸡只上山,并吹响哨子,使鸡只逐渐形成对哨声的条件反射。傍晚时,也可以通过哨声让鸡只返回鸡棚进行补饲和饮水。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地养殖大群小鸡,提高成活率,确保鸡群健康生长。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