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青蟹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池塘环境
土池为主:池内滩面水深1米,环沟水深1.5米,面积10—50亩,一般10—20亩为宜。
池底设置障碍物:为了防止青蟹蜕壳自残,可在池底设置障碍物和人工洞穴、陶管、缸片、“蟹岛”等隐蔽物。
防逃设施:池堤四周有50厘米高防逃设施。
池塘消毒处理
清淤曝晒:蟹苗放养前池塘必须提前清淤,并经曝晒。
药物消毒:3月底至4月初纳水20—30厘米,每亩用茶籽饼2—3kg浸泡后均匀泼洒全池,再用生石灰每亩50公斤全池泼洒,浸泡一周,排水放干后再纳水。
培育基础生物饵料
施肥:在放养蟹苗之前15—20天,用60目的筛绢过滤进水,每亩施尿素1.5—2公斤,分2—3次投放。
蟹苗放养
放养时间:一般在5月份放养,甲宽2—3厘米时每亩放养800—1200只。
混养:在放养蟹苗10天左右放养抱卵脊尾白虾每亩0.5公斤。
养成管理
水质管理:保证水质的干净清澈,并根据池塘中的水质情况适量换水。注意水温、盐度、透明度、pH值和溶解氧等水质指标。
饲料管理:青蟹的食物主要可以利用天然的一些饲料,如贝壳、小型甲壳类虫子、小鱼小虾和螺蛳。人工投喂最好选择在傍晚进行,投喂量要根据每天的天气水质温度以及青蟹胃口来决定。
定期巡塘:每天早晚各巡一次,并做好进出水设备、防逃设备的维护,同时定时查看天气预报,做好各种恶劣天气的应对。
注意事项
防逃:螃蟹擅长逃跑,池壁倾斜或没有防逃设施会导致逃跑,因此池壁最好用水泥加固。
水质控制: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定期更换水,保持适当的盐度、pH值和溶解氧含量。
温度控制:冬季温度太低,螃蟹会很少进食,可以通过调节温度环境来缩短养殖周期。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在鱼缸中养殖青蟹。需要注意的是,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检查水质和蟹的健康状况,及时调整养殖方法,确保青蟹能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