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养好看鹧鸪,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光照控制
母鸪在180天左右性成熟,公鸪早一个月。母鸪开产前3周增加光照,公鸪比母鸪早2周增光。
增光可用电灯,平均每平方米3瓦,灯距地面2米,保证每天共有14小时的光照,照明均匀,光线稳定。
湿度控制
湿度的大小要根据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进行调整。孵化前期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65%,中期55%~60%,孵化后期提高到65%~70%。
饲料选择
产蛋鸪饲料营养应全面,粗蛋白质含量18%,并添加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饲料配方可以是玉米粉53%、小麦粉12%、豆饼15%、鱼粉10%、骨粉2%等,混合均匀。每天定时饲喂,保证全天有料,任鹧鸪自由采食,同时保证有充足饮水。
个体选择
选择雏鹧鸪时,应选择体质健壮、发育良好、羽毛色鲜亮清洁、体重在12克以上、头小适中、脐部收缩良好、食欲旺盛、增重快、叫声洪亮、泄殖腔附近无粪污染的个体。
养殖设施
鹧鸪养殖需要准备鸡舍、饮水器、喂食器等,保持干燥、通风、温度适宜,饮水器和喂食器要干净卫生,定期消毒。
温度与湿度控制
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C,相对湿度为60%-80%,保持养殖环境的稳定,避免温度和湿度波动过大。
疫病防治
定期对鹧鸪苗进行体检,发现病虫害要及时治疗,加强养殖环境的消毒处理,防止病原菌滋生。
分群管理
随着鹧鸪苗的成长,要适时进行分群管理,一般每2-3周进行一次分群,根据鹧鸪苗的生长状况和性别进行合理分组,分群后要加强对新分群鹧鸪的管理。
繁殖技巧
配种前要对鹧鸪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健康评估,确保种用鹧鸪的品质。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细致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鹧鸪的养殖效果和观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