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海鲜养殖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水质调控
定期检测水体溶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保证水质清新,溶氧在5mg/L以上,pH值在7-8.5,透明度在40-50厘米。
定期检查水体浮游生物量,对于营养盐含量少、浮游藻类少、透明度较大的池塘,可直接补充小球藻和硅藻,或适当培育浮游藻类;对于浮游藻类过多的池塘,可采取消毒等措施,适当减少浮游藻类含量。
浮游动物较多时,可全池泼洒敌百虫溶液(水产用),防止越冬期间轮虫或剑水蚤大量滋生引发池水缺氧。
投喂管理
冬季养殖鱼类过早停料易导致越冬鱼(尤其是越冬鱼苗)营养流失,死亡率升高。因此不宜过早停料,应选用优质饲料合理投喂,增强其耐寒和抗病能力,提高越冬期及开春养殖鱼类成活率。
根据天气条件、水质、养殖阶段、虾蟹健康状况及时调整饲料投喂量,避免过量投喂败坏水质。
日常管理
拉网时动作要精细,防止鱼类带病、带伤越冬。越冬前并池可进行拉网锻炼增强体质,宜在水温10℃左右进行。
鱼池封冰后要及时扫除积雪和乌冰以保持光照充足。
做好水草管理,针对中华绒螯蟹等需要水草调控水体的品种,定期维护池塘水草等,及时清理腐败水草,确保水草处于良好生长状态。
防寒保暖措施
对于一些不耐寒的水产种类,如罗非鱼等,可以在池塘上方搭建简易的防寒棚。防寒棚可以采用塑料薄膜等材料,能够阻挡冷空气,提高池塘水温。
设障避害,在鱼塘北边用木竹棍打桩围上编织袋或稻草秸秆,设置人工屏障来抵挡北风。
施粪升温,每亩水面投施畜禽粪便500公斤左右。利用肥料发酵、分解、释放出热量的原理来升高水温。
疾病防控
定期对池塘进行消毒,可以使用生石灰等消毒剂,按照每亩10 -15千克的用量全池泼洒。
密切观察水产动物的活动和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冬季海鲜养殖的成功率和存活率,确保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