鹌鹑青年苗子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饲料要求
青年种鹑的营养需要可参考总论介绍的饲养标准,配方为:玉米56%、麸皮3.9%、豆饼24%、鱼粉13%、干草粉1%、骨粉1.5%、食盐0.3%、添加剂0.3%。
作为种用或蛋用鹌鹑应进行适当的限制饲养,可通过控制采食量或蛋白质水平来进行,以免鹌鹑过肥,过早成熟。
饲料要求营养全面,可喂一些豆饼、鱼粉、玉米面、白菜、胡萝卜、苜蓿草、米糠,外附加一些复合维生素、抗菌素及微量元素。
饲养密度
1周龄幼鹑每平米养100只,2周龄幼鹑每平米养85只,3周龄幼鹑每平米养70只,4周龄幼鹑每平米养50只。
密度过大易导致鹌鹑间争斗、疾病传播和生长发育不良;密度过小则浪费空间资源。
分群管理
尽量将雄鹑和雌鹑分栏饲养,以提高种蛋的受精率。如果选择混养,雄鹑和雌鹑比为1:3最好,且配种留下的鹌鹑做肉鹑处理。
1月龄左右的鹌鹑从外貌上可判别雌雄,可采用公母分开饲养,除种用公鹑外,其余公鹑与质量差的母鹑均可转入育肥笼,进行育肥上市。
光照管理
仔鹑的饲养期间需适当“减光”,不需育雏期那长的光照时间,只须保持10-12小时的自然光照即可。
在自然光照时间较长的季节,甚至需要把窗户遮上,继续使光线保持在规定时间内。
疾病防治
鹌鹑生长期间,可能感染的病很多,如雏白痢、球虫病、溃疡性肠炎、白喉病、马立克氏病、大肠杆菌病、石灰脚病等病害,所以在饲养过程中,一定要做好防治措施,对于已经染病的鹌鹑,要及时治疗且隔离,以减少病害发生。
转群管理
在40日龄时,大约已有2%的鹌鹑开产,但大多数均需在45-55日龄开产。因此,在此之前,必须做好各种预防、驱虫等工作,并应及明转群。
转群前应准备好成鹑舍、成鹑饲料等各种准备工作。转群时动作需轻,环境需保持安静。
环境控制
雏鹑的饲养治理中,育雏室应提前五天试温生火,室内温度达到要求温度。
饲料不能太粗,1-10日龄以米粒大小为宜,洒料要薄厚适中,太薄采食困难易大批饿死,太厚又容易迷眼而造成瞎眼,厚度以0.5cm为宜,面积不能太大,洒料要远离饮水器。
饮水:1-7日龄饮凉开水,水温37℃,1日龄0.01%高锰酸钾水自由饮用一天,除杀肠道菌外,因鸟类喜红色,亦可吸引雏鹑自由饮用,饮水器型号越小越不易湿毛。2-3日龄每天饮青霉素1次,每次用量为1000只幼鹑80万单位青霉素8支。5-10日龄为预防鹑白痢发生,每天饮痢特灵水一次,每斤水加痢特灵一片(100毫克痢特灵片),要求剂量准确,碾碎后用细布过滤到水中,如有中毒立即停用。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细致管理,可以有效提高鹌鹑青年苗子的成活率和生产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