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养殖高产量的蘑菇棒,可以遵循以下步骤和技巧:
温度控制
最适温度范围为22—26℃,上限温度为28—30℃,亚健康温度为30—32℃,病态温度为32—34℃,垂死挣扎温度为34—36℃,随时死亡温度超过36℃。
菌丝生长阶段需要全程在暗光下进行,防止阳光直射,转色期需要散射光但避免阳光直射。
湿度控制
全程空间湿度应控制在70%以内,防止涝和雨水浸泡菌棒。
菌丝没有满袋前禁止雨水浸泡菌棒,带保水膜的菌棒在菌丝满袋时及时割开袋头通气。
翻堆管理
第一次翻堆后每隔10天翻堆一次,以保持菌棒的透气性和湿度均匀。
刺孔操作
第一次在每穴菌丝连手时,刺在菌穴四周菌丝边缘2cm以内,每穴刺5—6个,深度1.5cm。
第二次在菌丝满袋后,瘤状物占菌棒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时,每个菌棒刺12—15个透孔或20—30个半孔。
及时排除黄水
菌棒吐水时要及时排除黄水,防止高温烂棒。带保水膜的菌棒在菌丝满袋时及时割开袋头通气。
科学细致的管理
发菌期要靠科学细致的管理,遵循菌棒的生理特征来调控适宜的生长环境,确保转色程度适中,出菇正常,密度和产量高。
适时补施肥料
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补施肥料,例如使用腐熟的猪牛尿、料草液汁、新鲜干猪粪牛粪混合肥泥、草木灰滤液、葡萄糖液、食盐水和石灰水等。
控制空气相对湿度
有效降低香菇生长环境的空气相对湿度,有助于优质白面菇的形成。培养后期需要适当的光照,特别是在出菇前40天逐步增加露光量。
有计划批次出菇
根据种植规模、数量、劳动力情况,配套设备和市场销售情况进行分批分次的催菇、出菇管理,避免因管理不及时而造成损失。
通过以上步骤和技巧,可以有效提高蘑菇棒的产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