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对虾稻田养殖是一种创新的养殖模式,通过结合水稻种植和对虾养殖,实现资源互补和生态环境的优化。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养殖步骤和注意事项:
稻田选择与处理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排藻方便的稻田,面积以1200-2000平方米为宜,底质为泥沙。
田间工程建设包括环沟、田间沟和暂养小池。环沟沿田埂内侧开挖,要求沟宽1米、深0.8米。田间沟与环沟和稻田相连,视稻田大小还需挖横沟或“十”、“井”字沟,沟宽0.8米、深0.5米。暂养小池为3米×2米×1米,位于稻田排水口前或稻田中央。环沟、田间沟和暂养小池总面积占稻田面积15%左右。田埂加宽1-1.5米,加高0.5-1米。田埂上方用塑料薄膜圈围四周,高度为1米,以防白虾外逃和陆地的老鼠、蛇、青蛙等敌害进入。进水管采用管径20厘米的PVC塑料管,两端管口均用筛绢包扎,排水口用筛绢圈围防逃,筛绢一端埋入田底深15厘米,一端高出水面50厘米,两边嵌入田埂10厘米。
水质管理
养殖期中,确保水稻生长期的用水外,每周加淡水一次,每次20厘米,保证环形沟内水深达到1米,水的透明度在30-50厘米之间。由于是粗放养殖,对虾密度小,养殖期中不用增加增氧设施。
定期用溴氯海因消毒,方法为每15天用0.3×10^-6溴氯海因沿环形沟泼洒一次。
苗种放养
在稻田插秧分蘖后,6月上旬左右一次性施足稻田底肥,并用10×10^-6漂白粉对环形沟进行消毒及杀死各种敌害,7天后换净稻田中的陈水,加注新水。6月15日投放2万尾淡化到35‰体长1.5cm的南美白虾虾苗。
虾苗必须经淡化处理,放苗时要试水安全无毒后方可投放虾苗,放养密度为1万-2万尾/667平方米。
饵料投喂
养殖前期主要以稻田中所生长的浮游生物为饵料;后期适当投喂一些南美白对虾专用饵料,投喂量10%左右。对虾的粪便作为水稻的生长肥料,互相补充,良性循环,大大节约了开支。
疾病防治
在养殖期中以防病为主,定期用溴氯海因消毒,方法为每15天用0.3×10^-6溴氯海因沿环形沟泼洒一次。
日常管理
每天晚上巡池一次,观察对虾活动情况,每10天检查对虾生长情况一次。水稻管理与正常水稻管理一样,只是不能使用各种农药和生长素。
收获
9月份对虾养殖管理要点包括晒田、水稻收割、肥水培藻、清塘消毒和清杂除害。晒田也是促进对虾进洞繁殖,所以要提前3-5天放水,放水尽量慢一点,放到平台位置要停几天。对于繁殖虾苗的田块,稻茬要尽量留高,收割后根据时间需要确定上水时间,可晒两天就上水。对于养殖成虾的田块,稻茬尽量留短,稻草收集起来用于冬天培肥水质。水稻收割比普通水稻要提前3天左右收割,收割青一点。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实现南美对虾稻田养殖的高效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