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姬菇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步骤,以下是一个详细的指南:

1. 品种选择

常用品种有无孢五号、冀农11号和西德89。

2. 播种期

姬菇适宜出菇的温度为10—18℃,菌丝最佳生长温度为25—28℃。秋季气温稳定在18—22℃时为最佳接种期,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

3. 栽培料配方

棉籽皮87.6%,麸皮5%,石膏2%,石灰3%,过磷酸钙2%,尿素0.3%,多菌灵0.1%,每百公斤干料加三十烷醇40毫升,料水比为1:1.4。

其他配方包括:

棉子壳90斤,麸皮10斤。

棉壳50斤,木屑25斤,稻草25斤,另加麸皮15斤。

棉壳50斤,各珍稀菇的废菌料50斤,另加麸皮15斤。

棉壳50斤,木屑50斤,另加麸皮10斤。

4. 栽培料制作

将配好的料混匀拌水后,堆成宽1米,高1米,长不限的料堆,然后覆盖塑料膜保温保湿。2—3天堆温可上升至60℃左右,即可翻堆,每天翻一次,共翻2—3次,每次翻堆后,料表面应喷施1000倍高效氯氰菊酯或400倍敌敌畏杀虫。一般发酵4—5天即可散堆降温(晚秋播种堆闷2—3小时),当料温降至30℃左右时即可装袋接种。

5. 装袋播种

栽培袋的制作:用折径22厘米,厚0.03毫米的聚乙烯筒料,裁成48厘米长的料袋。袋上用大号缝衣针扎三排透气孔,每排扎孔9个。

播种:先将无污染的适龄菌种掰成红枣大小备用。接种多采用四层料三层菌(或五层料四层菌)的层接种法。袋两头的培养料厚度1~2厘米,中间料层分布均匀,菌种贴着袋壁。播种量一般占干料重的15~20%。播完种后在中间纵向扎一直径2厘米的透气孔,然后用大头针封口。装料高度一般为30~33厘米,每袋干料1~1.5千克,湿重不低于2.3千克,装料松紧度以手托菌袋有弹性、不松软,不坚挺为宜。

6. 发菌管理

接种发菌期间,菇棚在使用前先打扫干净,分别喷酒百病去无踪和辛硫磷溶液,以抑杀杂菌、杀虫防虫,密闭并暴晒2天后,即可将菌包中搬入发菌室。注意菇棚发菌时,应调控空气相对湿度不超过70%。

发菌期间,采取喷酒药物的方法预防病菌侵入,一般可使用百病去无踪和赛百09交替或配合,用药方向是地面、墙体、通风孔以及门口等处;每天早晚各观察两次袋温,保持在22~30℃为宜,最高不要超过30℃。

7. 出菇管理

温度:出菇最适宜温度10~18℃,出菇前期气温较高,以遮阴通风降温为主。晚秋和初冬,室温适宜,保温降温相结合。进入冬季后,以保温增温为主,棚温低于5℃要人工增温。

湿度:出菇适宜湿度为85~95%。菇棚增湿措施有:一是畦沟内灌水,每7天一次。二是用喷雾器向棚内墙上和空气中喷雾状水,喷时不得向菌袋菇蕾上喷。

通风:出菇前期室外气温较高,菇棚内温度15℃以上时,以昼夜大通风为主。一般夜间将棚南北两边的塑料膜支起3~6处,支起高度为20~30厘米。晚秋和冬季,菇棚温度下降到15℃以下时,每天早晨和中午各通风1~2小时即可[4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