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棚内养殖虾子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池塘处理与水质净化

在放养前1周,使用em菌液稀释液和防虫液对池塘进行消毒和净化。

在放养前3-10天,用em菌液稀释液泼洒水面,初期15天一次,后期每月一次,水质较差的地方适当缩短泼洒时间。

虾饲料处理

颗粒状饲料可用200倍的em菌液稀释液喷洒,喷湿后立刻投喂,以防散开。

有机肥和粪便处理

有机肥和粪便应先用em菌液处理,发酵后方可投入水面。

水源配备与增氧设施

使用深水井作为水源,定期添加地下水,避免添加外河水,特别是农作物使用农药频繁的阶段。

配备蓄水池,用于蓄存水质较好的外河水,并对水质不达标的地下水进行预处理。

使用0.75kw/亩的底增氧搭配1.5kw/台亩水车,提高水车增氧机的使用率,充分搅动水体调水增氧。

加热设施

由于大棚放苗早,可能会遇到倒春寒现象,建议配备锅炉,具有加热均匀、不受电压影响、供热水体大、保温性能好等优势。

选种管理

选择健康、规格合适、品质优良的虾苗,选择适合当地环境、适应性强、成活率高的品种。

饲料管理

饲料选择要严控把关,选择品质好、营养均衡的饲料,根据虾的生长阶段和摄食习惯,合理调整投喂量和频次。

疾病防治

定期对虾进行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诊断和治疗。

定期使用“克弧先锋”等消毒剂对水体进行消毒,增强虾的免疫力,可以通过饲料添加免疫增强剂、维生素等方法来实现。

调水措施

在放苗前10~15天纳水,水位控制在0.5~0.7米,利于提高水温。

定期使用EM菌、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保持有益微生物的种群优势。

每天通过底部排污系统排出污水,之后加注新水,保持水质的清新。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在大棚内成功养殖虾子,并确保虾子的健康生长和高产。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