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龄鸭的养殖方法如下:
温度控制
出壳1-3天的雏鸭适宜温度为32℃左右,4-7天为25℃,2周龄以上为20℃左右。
低温时应用火炉等热源加温,外界气温低时防止鸭子堆集,并及时疏散。
湿度控制
育雏初期育雏舍内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育雏后期保持在55%-60%。
饮水和饲料
雏鸭出壳后24小时内饮到水,水质要新鲜、清洁,水温接近室温。
开食饲料可用碎玉米或碎大米等,原则是营养丰富、容易消化、适口性好且便于吸食。一般喂前多经过煮熟浸泡。
一周龄内的雏鸭可以自由采食,少给勤添。二周龄内日喂饲料量占体重的18%左右,每天喂4-6次。三周龄后日喂饲料量占体重的14%左右,每天喂3-4次。
通风换气
保持育雏室空气流通,排除多余水分,保持鸭舍干燥清洁。通风时防止贼风侵袭。
饲养密度
前3天需要较大的饲养密度,便于管理和供给适宜温度。3天后将体重较大的雏鸭分离到空置栏内,1周末进一步扩群,2周后将整个舍占满。
光照控制
育雏前3天需要较长时间的光照,每天23-24小时,帮助雏鸭寻找饲料和饮水。3天后逐步减少光照时间,调整到自然光照。
锻炼下水
出壳5天后开始锻炼下水,先下“小水”,每天2次,每次不超过10分钟,水深以能打湿鸭脚为宜。以后水深逐渐增加,时间逐渐延长。
预防疾病
育雏室、运动场勤换垫料,加强通风,定期清扫和消毒。食槽、水槽需经常洗刷和消毒,及时接种疫苗防治疾病。
适时淘汰
淘汰健康状况差、生长不良的鸭,保持鸭群健康。
育雏方式
可以采取平面地面育雏、半地半网育雏或纸箱育雏等方式,根据现有鸭舍条件选择合适的方式。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幼龄鸭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为后续的成鸭养殖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