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螺蛳的养殖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池塘吊养螺蛳
技术引进:由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首创的螺蛳笼养新技术,将螺蛳置于吊笼中,浮于池塘水体上部进行养殖。
优势:养殖成本低、可防天敌和采收方便。
泉水养殖螺蛳
共生轮作:开展藕、螺、鱼或稻、螺、虾等共生轮作种养模式,通过一地多业、一水多用、一田多收实现农民收入增长。
稻田养殖螺蛳
稻田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排灌方便、有松软底泥且富含腐殖质的稻田。
稻田改造:加高加固田埂,蓄水深度30厘米,开挖“一”、“十”或“井”字形田沟和集螺坑,沟坑相通,沟底面向坑倾斜。
水稻品种选择与栽培:选用高产、优质、耐肥、抗病、矮秆抗倒伏、生育期适中的水稻品种,并进行相关消毒工作。
螺种选择与投放:选择个体大、生长快、体型圆润、壳面完整无破损的螺种,在插秧后7~15天投放。
池塘养殖螺蛳
池塘选择:面积3-20亩,池深1-1.5米,底质肥沃,池周围无河道水体。
池塘清整:清除过多淤泥,特别是滩脚上的淤泥,进行消毒。
螺蛳种类选择:选择外观、规格、质量均符合要求的螺蛳。
放养密度:一般池塘放养20-30千克/亩,每亩套养2-3斤田螺或其他鱼类。
投喂饵料:以水中浮游植物和腐植质为食,投喂频率控制在2天左右一次。
水质管理:保持水质肥活爽嫩,定期换水,控制水位。
病害防治:以防为主,使用生石灰、杀菌药或药饵进行防治,避免农药和化肥的危害。
这些养殖方法各有优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