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后的泥鳅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养殖:

鱼篓暂养

使用口径24厘米、底径65厘米、高24厘米的鱼篓,放入静水中暂养,每篓放泥鳅7-8公斤,若在流水中暂养,可放10-15公斤。

暂养时水温是决定暂养密度的重要因素,水温高时暂养密度要低,水温低时暂养密度可高,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鱼篓置于水中要有1/3部分露出水面,以便泥鳅进行肠呼吸。

木桶暂养

使用72升容积的木桶,可放泥鳅10公斤。

暂养第一二天,每天换水4-5次,第三天后每天换水2-3次,每次换水换去桶内水体的2/3左右,并排去污物。

网箱暂养

网箱规格可按2米×1米×1.5米制作,放置在水面开阔、水质良好的河道或池塘里。

每平方米可暂养30-40公斤,需勤检查、勤刷网箱,并可在小网箱外面套一个大网箱防止泥鳅逃跑。

水泥池暂养

水泥池适用于较大规模的出口中转基地,场地要选择在水源充足、水质清新、进排水方便的地段。

水泥池一般为8米×4米×0.8米,蓄水量20吨左右,若采用流水形式暂养密度每平方米为40-50公斤,若建成水槽型水泥池,每平方米水体的流水水槽,可暂养100公斤泥鳅。

养殖池建设

选址建池

选择方向朝阳、水源可靠、环境洁净、管理方便、土质好、不渗漏的地方建池。

池子深度一般1米,保持水深40-50厘米,池底铺20-30厘米肥泥,以便泥鳅钻潜栖息。

清池消毒

使用生石灰消毒,一般亩用50公斤生石灰消毒,注入新水,并适当施些粪肥,以培肥水质。

等待药性7天左右消失后,方可放养。

放养鳅种

人工繁殖或野生均可,要求无病无伤、健壮活泼、规格均匀。

放养前最好用3%食盐水浸洗10分钟,开春后选择晴天放养。

投饵合理

泥鳅属杂食性鱼类,养殖时除施肥培育天然饵料外,可适当投喂动物性饵料(如螺蛳、蚯蚓、蚕蛹粉、动物内脏等)和植物性饵料(如米糠、豆饼、米饭、菜叶等)。

投饵量根据泥鳅的体重和水温控制,夏季高温时泥鳅会钻入泥土中避暑,停止摄食,这时可以选择在早晚温度相对较低的时间进行投喂。

勤换新水

经常观察水质变化,水色以黄绿色为宜,防止池水过肥。

发现泥鳅有时窜出水面,说明水中缺氧,应换注新水。特别遇雷雨、闷热天气,更要勤注新水增氧。

防治疾病

泥鳅常见的病有水霉病及腐鳍病,可用每毫升含10-15微克的抗菌素溶液浸洗10分钟。

其他注意事项

防冶天敌

防止老鼠、蛇等天敌对泥鳅的侵害。

及时分池

随着泥鳅个体的长大,要及时进行分池,防止养殖密度过大导致缺氧和水质污染等问题。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水质和泥鳅的生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保持适宜的水温

泥鳅适宜生长的水温为15-30度之间,夏季高温时使用遮阳网或水草降低水温,冬季低温时加深水位或使用加热设备提高水温。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对捕捉后的泥鳅进行暂养和养殖,提高其成活率和养殖效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