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丝鸡幼子怎么养殖

竹丝鸡幼子的养殖方法如下:

育雏方式

平养:多数采用垫料平养,地面设有网格,离地饲养更加卫生,病害较少,但成本高。

港式育雏:地面设有网格,离地饲养,温度较高,减少疾病发生。

地下烟道育雏:地面干燥,用垫料较少,脱温后转大鸡舍饲养。

温度控制

第1周:应用烧炉子人工取暖,在火炕上饲养,温度保持在32℃~34℃,并经常保持良好的通风、干燥、清洁条件。

7天后:转为地面饲养,火炕和地面上垫一层经消毒的锯末,室内温度开始以32℃~34℃为宜。

后续:每周降低2℃,1个月龄左右体内温度调节机制形成,可较好地适应外界温度变化。

湿度控制

10日龄前:湿度不够时可在室内地面或走廊少洒些水,或在炉上放盆水蒸发,以提高室内湿度。湿度过高时应加强通风,或在厚垫料下放少量的过磷酸钙(或炉渣),以便吸水。

一般要求:空气相对湿度在60%~65%。

通风

鸡体温高、呼吸快、代谢旺盛,需注意通风透气,防止有害气体和室内污浊空气不能及时排出而影响鸡群健康。通风时,空气流速为0.2~0.3m/秒。

光照

雏鸡出壳3日龄,24小时连续光照,使其熟悉周围环境和设备位置,训练饮水和采食。除定时给以较强的光照外,其他时间以红色弱光为好,防止啄羽、啄肛等。

4~20周龄(种鸡22周龄)密闭舍光照时间为7~11小时,平均8小时;开放舍采用自然光照。10日龄后可在温暖、无风的中午短时间打开窗户,让雏鸡晒太阳。

密度

10日龄内:平养30只/平方米,网养40~45只/平方米。

20日龄:40只/平方米。

30日龄:30只/平方米。

4周后:小公鸡逐渐淘汰,一间15平方米的地面可育雏200~300只。同时应以大小、强弱、公母及时分群饲养,以利于生长,防止和减少啄癖的发生。

饲喂

饮水:雏鸡出壳20小时后,先饮水,后开食。开始饮水应用5%至10%的白糖水,饮半天,可提高成活率。10日龄前的雏鸡要饮温开水,水温要与室温相近。饮水最好采用雏鸡饮水器,饮水器里应经常保持不断水。

开食:开始饮水2至4个小时后,可开食,把饲料用水浸泡一下,以一抓即散为宜,均匀地撒在塑料布上,让雏鸡自由采食。饲料可直接喂饲料厂生产的全价饲料。但不论喂哪一种饲料,开始3至5天,饲料必须加0.2%氯霉素或0.2%新诺明,或在饮水中加氧氟沙星等广谱抗菌药物,控制鸡白痢病的发生。

后续:3天后添加一定量的配合粉料,5天后全部改喂配合饲料,并逐渐加入切碎的青绿饲料,可拌入料中,也可单独饲喂。每日定时喂料5~6次,少给勤添。30日龄后若作商品鸡,则全日供料,自由采食,日粮粗蛋白水平18%~19%,并加喂青菜或青草(占总饲料的20%左右);若为种鸡,则定量喂料,防止早熟和过肥。

消毒与防疫

育雏前,育雏室的地面和墙壁要用2000∶1的百毒杀S或ABB消毒剂喷洒消毒,再把食槽冲洗干净,晾干备用。同时育雏室要有半米高的水泥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