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鸡长大怎么养殖的

山鸡长大后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养殖场舍的建造

山鸡养殖场应设在干燥、平缓、向阳背风处。

鸡舍面积可根据饲养规模决定,可用旧房间、猪圈、牛圈等进行改建,三面为墙,一面开放,开放一面的外边应留一定的运动场地,一般应比室内面积大一倍左右。

运动场地的地面应有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排水,地面要平整,最好做成水泥地面,以便于清扫。运动场地的四周可砌1.8米左右的砖柱,顶上及四周加上拦网,拦网用铁丝网或尼龙网代替。

雏鸡养殖技术

雏雉出壳后24—36小时开食,开食前应先饮水,饮水中最好加5%葡萄糖或0.1%高锰酸钾。

喂水后1—2小时开食,开食料要柔软,适口性好,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前3—5天最好喂湿拌料。

在每次加料前清除剩料,开食时每2—3小时诱食1次,以后逐渐增加间隔时间,0—2周每天喂料6次,3—4周每天5次。

随着日龄的增大,采食量也递增,生长到接近成年体重时,对饲料的需要量趋于稳定。

育成期饲养管理

及时转群:雉鸡饲养至6~8周龄时,由育雏舍转入育成舍,如作为种用还要在19~20周进行第2次转群,由育成舍转入产蛋舍。

密度:5~10周龄,每平方米6~8只为宜,包括运动场则每平方米3~4只,每群以300只为宜;11周龄以上,每平方米3~4只,包括运动场则每平方米1.5只,按雌雄及强弱分别组群,每群100~200只。

控制体重:防止过肥,减少日粮中蛋白质和能量标准,控制喂料量,增加粗纤维和青绿饲料喂量,减少饲喂次数,增加运动量等。

繁殖期饲养管理

繁殖准备期:重点做好种山鸡分群、整顿、免疫工作,选留体质健壮、发育整齐的每100只左右编为一群,提高日粮蛋白质水平,加喂维生素、微量元素,适当补充钙、磷,网室换铺沙子。

换羽期:产蛋结束后开始换羽,降低饲料中粗蛋白含量,保证含硫氨基酸的供给,饲料中加1%生石膏可促进新羽生长。

越冬期:做好鸡舍的防寒保暖工作,增加垫料的厚度,及时更换垫料,饲喂量可适当加大,或在饲粮中添加高能量饲料,根据山鸡产蛋率等成绩对种山鸡群进行调整。

疾病防治

严格科学免疫程序,鸡出生的第一天用马立克氏疫苗滴鼻到2个月;成鸡用鸡I系苗接种,每过7天都要进行一次疫苗免疫。

定期对鸡舍进行消毒处理,增强鸡的免疫力,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及时为鸡接种疫苗,预防疾病的发生。

场地选择与规划

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通风向阳且有丰富的天然植被的山地,合理划分生活区、育雏区、放养区和隔离区。

育雏区要搭建温暖、干燥且能良好调控温度的鸡舍,放养区要围好栅栏,防止鸡走失及防范外来天敌的侵袭,隔离区用于安置生病或疑似染病的鸡只。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细致管理,可以有效地养殖山鸡,使其健康成长并繁殖后代。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