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非法养殖牛蛙的问题,各级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整治措施,以下是具体的实施情况:
官圩镇
清退与拆除:官圩镇对非法养殖蛙类进行了清退整治,要求养殖场彻底关闭并拆除所有养殖设施,平整土地,复种复绿。截至目前,已清退80多户养殖场,180多亩土地。
法律措施:对于逾期仍未退养、拆除的蛙类养殖场,将联合县级相关部门依法采取强制措施进行关闭拆除,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行政处罚。
常山开发区
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非法养殖牛蛙整治工作,强化工作举措,落实落细工作要求,严厉整治非法养殖牛蛙行为。
明确责任主体:压实属地管理责任和部门监管职责,加大执法巡查力度,全面排查非法养殖牛蛙行为,依法打击非法养殖。
长效管理:坚定整治目标不动摇,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加强宣传引导,强力推进执法,定期开展“回头看”,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治到位。
播植镇
全面摸底调查:对辖区内牛蛙养殖户进行全面摸底调查,结合政策解读,广泛宣传动员养殖户自行退养,并发放清理清退告知书。
清理与复耕:拆除养殖设施,推倒田埂,挖土回填变成池塘的农田,恢复农田原貌,为后续复耕复种打好基础。
四会市人大常委会
专项检查:组织开展整治非法养殖牛蛙工作专项检查,强化日常监督,严防出现复养现象,积极引导农户发展绿色种养项目。
政策法规宣传:加大政策法规宣传力度,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筑牢生态防线。
藤州镇
思想动员与清理退养:对养殖业主进行思想动员,发放《藤县人民政府关于严禁非法养殖牛蛙的通告》,责令其在规定限期内进行清理退养。
联合整治:县政府组织联合行动,走访排查牛蛙养殖情况,与养殖户沟通,宣传相关政策,争取理解与支持。
建议
持续加大执法力度:各级政府应持续加大执法巡查力度,确保非法养殖牛蛙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强化宣传教育:通过广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政策法规,增强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争取群众的支持与配合。
建立长效机制:定期开展“回头看”,巩固整治成果,防止非法养殖牛蛙行为反弹。
引导绿色种养: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户发展绿色种养项目,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整治非法养殖牛蛙行为,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