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殖鳖怎么养

稻田养殖老鳖是一种生态养殖模式,能够充分利用稻田资源,实现稳粮增产增效的目的。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进行稻田养殖老鳖的建议:

稻田选择与改造

选择地势低洼、水源充足、无污染、排灌方便的稻田。

加高、加宽并夯实田埂,确保可蓄水30厘米以上,以提高保水能力。

在稻田四周建造防逃设施,如高100厘米的围墙,防止老鳖逃逸。

在进出水口设置竹篾编成的拱形栅栏,防止敌害进入和鳖外逃。

防逃设施

鳖有掘穴和攀登的习性,因此防逃设施的建设非常重要。

围墙和压沿内壁应涂抹光滑,防止鳖受伤。

进排水口也要进行防逃处理。

开好鳖沟

在稻田内开挖鳖沟,一般上口宽3米,底宽2米,深1.5米,沟底铺上15-20厘米塘泥或软土。

在田中央建沙滩,供亲鳖产卵繁殖和晒背,沙滩宽1-1.5米,长3-4米,沙深30厘米。

鳖苗投放

投放1-2龄幼鳖或成鳖,根据稻田条件合理放养,掌握好放养密度。

每亩稻田可放养600-700只100-200克/只的鳖,雌雄比例为2:1或3:2。

如果准备繁殖仔鳖,则每亩可加放50-60只6龄亲鳖。

饲养管理

鳖是偏动物性饲料的杂食性动物,喜食动物性饲料及动物尸体。

幼鳖多食水生昆虫、蝌蚪、小鱼、小虾、水蚯蚓等。

成鳖主食螺类、小鱼、动物尸体及其内脏,也食大豆、玉米等植物性饲料。

投喂要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每天早晚各投喂1次。

在鳖沟内设饲料台,饲料台一头没于水面,一头露在水面以上。

水质管理

定期更换水源,保持水质清新。

每隔15-30天可施一次生石灰调节水质。

发现水质过肥时应立即加注新水。

病虫害防治

利用灯光诱虫,增加鳖的营养。

投放青蛙、鸭子等动物,进行生物防治。

安装太阳能灭虫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收获与越冬

当年12月-次年2月,做好捕捞和剩余鳖的越冬工作。

-来年继续投放规格相近的鳖苗种,进行循环养殖。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实现稻田养殖老鳖的高效生态养殖,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