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田里养殖鱼苗,可以采用以下步骤:
选择合适的鱼种
根据当地的水域环境和养殖需求选择适合的鱼种,常见的有鲤鱼、鲫鱼、草鱼、罗非鱼、鲢鱼、鳙鱼、鳊鲂鱼、鲶鱼以及河蟹、泥鳅、罗氏沼虾、青虾等。
确定放养时间
一般提倡早放,3厘米以下的鱼种可以在插秧前放养,因为这时施足基肥的稻田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大量繁殖,对鱼苗生长有利。6-10厘米的鱼种则最好待秧苗返青后再放入。在长江流域及华南地区,利用建有鱼凼的稻田养鱼,一般应在春节前放养完毕。
准备鱼凼或鱼坑
在田里开挖鱼凼或鱼坑,并整修坑边杂草。放养前要排干坑、凼,日晒一星期左右,然后灌水深10厘米左右,并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每亩用生石灰50公斤撒施。再过一星期后灌足水,每亩施肥300公斤以适当培肥水质。
鱼苗投放
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的鱼种,放养前进行鱼体药浴消毒。投放数量要根据鱼凼的大小来确定,确保鱼种放养密度合理。
进排水及防逃设施
在梯田相对角的田埂上设置进、排水口,宽度一般为30~60cm。制作拦鱼栅,安装成“⌒”或“∧”形,入泥深度20~30cm,并把栅桩夯打牢固,防止鱼逃跑。
日常管理
给水管理:苗投放后,田间水位保持在15cm左右;到水稻生长中后期,水位保持在20cm以上。
投饵:投喂嫩草、菜叶、米糠、麦麸、豆渣、酒糟、玉米面和配合饲料等。
病虫害防治:使用对鱼类安全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施药前稻田水深要在10cm以上,尽量施放在水稻茎叶上。
适时换水和增氧
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确保水质符合养殖要求。适时换水增氧,注意新水与老水温差不宜过大。
日常巡查
每日巡塘观察鱼苗生长情况和行为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加强病害预防工作,定期消毒杀虫,发现鱼苗患病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在田里成功养殖鱼苗,实现鱼和水稻互相有利生长的养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