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黄鳝鱼的处理方法如下:
水质管理
室内水深保持在5~8厘米,室外保持10厘米左右,炎热季节可加深到15~20厘米。
因水位浅,鳝鱼排泄量大,水质极易恶化,因此需要更勤换水,一般夏季3~4天一次,春、秋季7天一次,且每次换水要彻底。
生产实践表明,彻底换水利于防治虫害且不影响鳝鱼生长发育。
投饵
鱼种放养后,要用7~10天甚至更长时间驯化鳝鱼吃食配合饲料(饲料软湿成团或用绞肉机绞成条状)。
吃食正常后,投饵要做到“定时、定量和定点”,并通过观察鳝鱼摄食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病虫害防治
以预防为主,静水无土养殖的主要病虫有毛细线虫病、肠炎病、细菌性烂尾病、打印病和赤皮病等。
驯化吃食成功后,要立即着手药物(如敌百虫、驱虫净)拌饵进行杀灭。其他病害的防治方法如同有土养殖。
越夏
室内越夏容易,室外养殖一定要考虑遮荫,高温时要采取加深水位、用地下水调节温度等措施。
越冬
一般越冬在有土养殖池进行,分为带水和不带水越冬两种。带水越冬水深20厘米左右,但要放草、树枝等物防止个池结冰。
不带水越冬即在鳝冬眠前排尽水,泥层保持湿润,上盖稻草等保温物即可安全越冬。有条件的地方,冬天室内温度保持在15摄氏度以上,使鳝鱼打破休眠,冬季仍可生长,春节前后出售商品鳝,这样经济效益更为理想。
场地建设
养殖黄鳝要使用水深在一米以上的池塘,且水质要使用干净无污染的清水。
池塘底要有大概30公分的泥层,方便黄鳝打洞,整个池塘的深度在一米以内,便于管理。
饵料配制
使用蚯蚓、蝌蚪、蝇蛆等配制饲料。
早期用鲜蚯蚓、黄粉虫、蚕蛹等绞成的肉浆,按20%的比例均匀掺拌入甲鱼饵料或鳗鱼饵料中投喂,驯食1~2天。驯食成功后,可逐渐减少动物性饵料的配比。
日常管理
定期巡查,每隔10天左右泼洒一次生石灰。
保持水位稳定,不要太深,水质需要比较清新。在高温季节,应增加换水次数,或在池上架植丝瓜、葡萄,以防烈日暴晒和降温防暑。
收获和加工
根据市场需求,定期收获黄鳝,并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如清洗、切割、冷冻等,以便销售。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黄鳝鱼,并确保其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