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鳗鱼怎么养殖

养殖鳗鱼的方法如下:

养殖设施

鳗池规格:鳗池分为一级池、二级池、三级池和成鳗池四种,具体规格和用途详见文档。

鳗池形状与结构:池形以圆形或正方形切去四角为好,结构上需具备防逃、易捕和注排水方便的功能。池壁可以是块石、砖浆砌、混凝土现浇或混凝土预制板拼切,四周池壁垂直光滑,壁顶用盖板“压口”,堤面高出水面0.3-0.5米。池底可以是锅底形或平底形,要求坚硬、不漏水,底铺20厘米厚石渣,耙平压实后再铺5厘米黄沙密缝,一级池还应用水泥砂浆抹底。

池塘选择与消毒

池塘选择:选择通风向阳、水源充足的地方,面积不宜过大,四周种植水浮莲或水花生等,并用篱笆或网片围栏,防止鳗鱼外逃。

消毒:放养前挖除土地内过多的淤泥,平整池底,修好池埂和进排水口。在鳗种下池前10-15天,每1000平方米用生石灰100-125公斤清池消毒,彻底杀死野杂鱼和敌害生物。然后注水0.6-0.7米深,进水口用60目筛子过滤,最后施基肥,每1000平方米泼施腐熟猪牛粪300-400公斤,待水呈淡绿色或黄褐色后再放鳗种。

鳗种处理与投放

鳗种处理:投放前将鳗种包装袋放入水中浸泡20-30分钟,使鳗种从高溶氧状态逐步适应低溶氧状态。同时进行鳗种消毒,每50公斤水用食盐0.75-1公斤浸洗鳗种15-20分钟。投放的鳗种要求体色青灰、肌肤丰润、富有弹性、游泳活跃,同池鳗种规格要整齐一致。

放养密度:一般为每1000平方米可投放4000尾-5000尾20克左右的鳗鱼;50克左右的可投3000尾-4000尾。放养时间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

水质管理

水源:使用清洁的水源,建议使用自来水或井水,如果使用池塘水,则需要进行过滤处理。

水质监测:定期检测池塘水的pH值、溶解氧含量、温度等指标,保持水质稳定。如果发现水质异常,则需要及时调整。

换水:每周至少更换一次池塘中的20%水量,以保持水质清洁。如有需要,可以增加更换频率。

通气:在池塘中增设空气泵,保证水体中的氧气含量充足,促进鱼儿的健康生长。

饲料投喂

饲料种类:鳗鱼的饲料种类较多,包括鱼粉、虾粉、豆粕、玉米粉等。建议使用专门针对鳗鱼的配方饲料,以保证鱼的营养均衡。

投喂量:根据鳗鱼的不同生长期调节饲料的配方,饲料蛋白不低于45%,脂肪含量低于8%,视水温、天气和吃食情况,饲料量占鱼体量的2-3%。每7-10天调整一次投饲量,日投饲次数为2次,投喂前用饲料搅拌机搅拌并加适量的豆油,饲料都投在固定的食台上,以减少饲料失散,便于观察鳗鱼吃食动态。

病害防治

环境、安全要求:饲养环境、疫情疫病的防治与控制,必须执行国家相关的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水质管理:勤换水、勤开增氧、定期使用生物制剂等措施,保持水质清洁和稳定。

捕捞

捕捞规格:捕捞规格为175克以上。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鳗鱼,确保其健康生长和高产量。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