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河蟹的养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稻田选择与改造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保水能力强的田块。
田块面积一般以2000-2500平方米为宜,田埂加高加固夯实,埂面宽1-1.5米,高50-60厘米左右。
沿稻田四周开挖环沟,沟深1米左右,宽2-3米,总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0%-15%。沟内每隔2.5-3米挖条畦沟,沟深、沟宽与环沟基本相似,形成“田”字形。
在稻田中间开挖蟹塘,深1米以上,面积10平方米,蟹塘和沟相通,作为夏季河蟹的栖息场所。
蟹种放养
放养时间一般在2-4月份,水温为5℃-10℃时进行。
放养密度根据稻田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每666.66平方米放2.5-5千克蟹种,规格为60-150只/千克。
稻田培育幼蟹以每667平方米放250克左右大眼幼体为宜。
饲料投喂
以投喂颗粒饲料为主,饲料配方包括鱼粉、豆饼、菜籽饼、麦粉和河蟹预混料等。
早期和晚期辅助投喂一些鱼虾等动物性饲料,日投饵率控制在河蟹体重的5-8%。
饲料投在浅水处,以傍晚一次为主,占全天的70%左右。
水质管理
定期注水,7-9月份河蟹生长旺盛,每半月向内冲水一次,每次15-20厘米,保持水质清洁,溶氧充足。
每半月泼洒一次生石灰,每次每亩20公斤,调节水质和增加钙质。
防逃措施
稻田四周用水泥板围起来,水泥板高度在50厘米-60厘米,顶部设置向内缩的檐,防止河蟹逃跑。
进排水口设置尼龙防逃网布,防止河蟹外逃。
疾病防治
平时每半月投喂一次药饵,掺入饲料中的药物有土霉素、四病灵等,预防疾病的发生。
适时捕捞销售
进入10月份即可捕捞,一般11月中旬捕捞结束。
捕出的河蟹分规格后放入暂养网箱,根据市场需求进行销售。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实现稻田河蟹的高效生态养殖,提高稻田单位面积的效益,并实现稻渔共生,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