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殖泥鳅怎么养

泥鳅的生态养殖主要包括池塘养殖、稻田养殖、水泥池养殖和莲藕塘养殖等方法。以下是具体的养殖步骤和注意事项:

池塘养殖

养殖环境

选择光照良好、温暖通风、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周围无污染源的场所建造养殖池。

养殖池可以是水泥池或土池,单池面积1-5亩,深1米左右,每个池塘要有单独的进出水口,并用铁丝网或尼龙筛绢围住,防止泥鳅逃逸。

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水质清新,水量充足。

鳅种选择和放养

泥鳅耐低氧能力强,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水面3~5厘米鳅种50~80尾,有流水条件的可以高于常规放养密度的1~2倍。

放养前用10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或3%的食盐水浸洗鱼体10~15分钟进行鱼体消毒。

鳅种选择以黄板鳅为好,青鳅次之,放养苗种应选择无病无伤、游动活泼、体质健壮、规格整齐的苗种。

池塘管理

泥鳅活动适温在18℃~30℃,水温25℃~28℃时生长最快。

饲料投喂以天然饵料为主,如水蚤、蚯蚓、蝇蛆等,后期可投喂米糠、豆饼、豆渣、血粉、麦麸等精饲料。

水质要保持不肥不瘦,每2-3天换水一次,每天换水1/3左右,保持池水相对稳定。

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全池泼洒,改善水质和预防鱼病。

稻田养殖

养殖方式

在稻田里挖相应的鱼溜或鱼沟,作为栖息场所,一般按照“十”或“井”字型布置。

投放鳅种前,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水面30-50尾。

饲料以天然饵料为主,结合投喂米糠、蚯蚓等,防止水质恶化。

在稻田里尽量少施碳铵或氨水,以减少环境污染。

水泥池养殖

养殖设施

水泥池面积在100平米左右,池深0.8-1米,池底铺20-30厘米厚的泥土。

养殖前进行彻底消毒处理,防止碱性物质引发泥鳅死亡。

放养与管理

放养密度和鳅种选择与池塘养殖类似,注意保持水质清新和稳定。

饲料投喂和水质管理同池塘养殖方法。

莲藕塘养殖

养殖方式

在莲藕塘中养殖泥鳅,实现一水两用,一地两用。

莲藕的茎杆上有小刺,需注意防止泥鳅外伤感染。

综合管理建议

选种:

选择健康、无病无伤的泥鳅种苗,体型均匀,活力旺盛。

饲料投喂:

根据泥鳅的生长阶段和摄食量调整投喂量和饲料种类,保持饲料新鲜适口。

水质管理:

定期更换水,保持水质清新,防止缺氧,使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药物消毒。

疾病防治:

定期检查泥鳅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保持池塘环境清洁卫生。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实现泥鳅的高效生态养殖,提高养殖效益和成功率。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